近年来,随着对健康的关注加强,人们对于高血压的了解越来越多,而相对较为被忽视的低血压问题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了解低血压及其防治方法,对于减少恐慌和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低血压的定义
正常的血压范围在90-139/60-89毫米汞柱之间。当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即被认为是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常见于年轻女性或儿童,通常无症状且被称为低血压状态。而继发性低血压则是由各种疾病或物引起的,包括物性低血压、休克、退行性变等。
低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低血压意味着血容量的不足,可能导致全身各器官缺血缺氧。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伤,尤其是大脑最为敏感。低血压的症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质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晕厥甚至神志改变。
科学处理低血压的方法
对于生理性低血压患者,如果血压仅稍低于正常范围且无症状,则无需特殊处理。适当增加活动和体重可能对缓解症状有帮助。如果是物引起的低血压,患者应与医生合作调整物剂量或停用相关物。
对于餐后低血压,非物治疗是主要的处理方法。包括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餐前服用降压等。性低血压的患者应增加水和盐的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度劳累,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注意事项。
针对老年人的建议
老年人应缓慢起床,通过“三个三分钟”原则避免性低血压。倾斜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坚持中等强度的非剧烈运动对于改善性低血压的症状也是有益的。老年人还应注意情绪调节,出现症状时及时应对。
低血压虽然相较于高血压较为被忽视,但其对健康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了解低血压的相关知识,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对于维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