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统(公元179年-214年),字士元,号称凤雏,是汉时荆州襄阳(现今湖北襄阳)的杰出人才。他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一同被拜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最初担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并受到重任。周瑜在巴丘去世后,庞统前往东吴吊丧,并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南郡借给刘备后,庞统历任从事署理和耒阳令。因其不治理公务,曾被免职。但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强烈推荐下,刘备对庞统十分重视,并委任他为治中从事。之后,庞统随刘备入川,为刘备献上计策,在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起到了关键作用。庞统在进攻雒县时中流矢身亡,年仅三十六岁。刘备追赐他为关内侯,并赐予谥号靖侯。他的墓位于落凤坡。
关于庞统的评价,刘备认为他“杀身成仁”。鲁肃称赞他“庞士元非百里才也”,认为他应担任治中、别驾之任,才能展现其真正的才能。诸葛亮更是将他与廖立并称为楚之良才,是能够帮助兴家立业的人才。李光地则对庞统的识才之心胸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庞士元论人才,不肯求全责备”。
庞统还有一个著名的歇后语:“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意味着他的才华与能力远超过一般的知县职务。
在小说中,庞统的形象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齐名。在赤壁之战中,他避乱江东,通过鲁肃的推荐加入周瑜的曹营,并献出了连环计。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前往吊孝,得以见到庞统。因为庞统外貌丑陋,孙权轻视他。后来,庞统前往荆州投靠刘备,虽然刘备也因其貌而轻视他,但还是任命他为耒阳令。庞统到任后不理政事,引发刘备愤怒。张飞识才,推荐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策划战略,教练军士。后来,庞统随刘备攻取蜀地,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夺取涪水关。在攻打雒城时,因不听诸葛亮的劝阻,进入落凤坡中张任的埋伏,最终被乱箭射死。这个形象来源于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