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北的某个县有一个独特的传统风俗,即当家中老人仍然健在时,晚辈们不会过生日。为老人庆祝生日不能称之为“生日”,而应称为“庆寿”。通常情况下,只有在下述三个特定的年龄——六十六、七十三和八十岁时,才会为老人举行隆重的“庆寿”仪式。
在“六十六岁”这个重要的寿辰,庆祝活动应在老人六十五岁这年,正月初六这一天举办。在这一天,子女们会准备丰富的礼物,包括猪肉、长寿面、果品、馍、扁食、鸡蛋等,数量均为六斤六两或六十六个,寓意着“六六大顺”。
到了七十三岁这个寿辰,虽然名义上是在七十三岁这一年庆祝,但实际上是在老人七十二岁这年,大年初七这一天举行的。子女们会为老人准备两条鲜活的鲤鱼,一条放生,另一条则烹饪给老人品尝。鲤鱼象征着吉祥和老人的长寿。
至于八十岁的“庆寿”,更是非同小可,仪式应提前一年进行,时间定在大年初八。这个寿辰被视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晚辈们会举行极其隆重的庆寿仪式。为了表示对大家的尊重,子女们会提前三天向亲友发放请柬。
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有寿帘,两旁配有对联,内容多为祝福长寿的词语。在八仙桌上,会摆放香炉、寿蜡、黄钱、纸元宝等物品。条案上则摆放象征长寿的食品,如寿桃、寿面等。在庆寿过程中,寿星会穿着盛装,端坐在厅堂,接受子孙的拜寿。之后,众人会与寿星合影,以沾喜气。接着是举行盛宴,来宾们先敬寿星一杯,然后大家共同畅饮。如果条件允许,还会请来乐队或戏班子助兴。直到夕阳西下,庆寿仪式才会结束。
如今,随着各种文化的交融,一些古老的规矩已经被人遗忘。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认为只要当事人“乐意”就是“规矩”。在这个皖北的县份的部分农村地区,“庆寿”这一传统风俗依然盛行不衰。
想要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独特风俗吗?答案就藏在文中的细节里等待你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