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荷而来》:苏州荷文化的深度解读
几年前,苏州的几个文化人联手打造了一本关于梅花的文化小集《梅事儿》。如今,他们再度联手,推出了与荷花相关的文化珍藏《为荷而来》。如果说《梅事儿》是对春天梅花的赞美,那么《为荷而来》则是对夏天荷花的颂歌。
此书由潘文龙与周晨合力编纂,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的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既有对苏州观荷、赏荷风俗的深入解读,如王稼句的《荷花荡往事》,也有关于荷花的艺术赏析和科普文章。潘文龙的《画上荷画》一文,借八大山人的画作与人生,阐释了荷花的精神内涵,揭示了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近世苏州导游手册的文章,详细考证了黄天荡和荷花荡的变迁始末。这些导游手册虽为小册,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苏州荷花文化及其背后的时代信息。从1943年的商业广告,到1954年《苏州导游》中对荷花荡的描述,再到1985年《苏州旅游图》中荷花荡的消失,不禁让人感叹时间的沧桑。
古城苏州繁华依旧,荷文化更是为这座城市锦上添花。荷花不仅盛开在苏州大大小小的池塘里,更绽放在每一个苏州人的心中。王稼句认为,苏州人的热爱游玩与追慕风雅的文风息息相关。苏眉的文章则描绘了以荷花为主题的苏州文人聚会,那些细腻、幽微的体验,充满了无限的温暖与眷恋。
《为荷而来》还精选了一些明清时期的《采莲曲》,这些源自乐府、流传民间的歌谣,虽为文人创作,但却保持着本色天然的气质,展现了荷花的别样魅力。书中还收录了著名碗莲培植大师卢彬士先生的《莳荷一得君子吟》,真实还原了卢先生的植荷心得。
编者们付出如此努力,无非是为了突出这一主题:“人生一场入定,一期一会,皆为荷而来。”无论是赏梅还是赏荷,都是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