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周口地区的区划地名沿革,可以说是探寻一部河南地区历史地理的缩影。从夏朝时期的豫州,到现今的周口市,这片土地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梳理如下:
早在夏朝时期,现今的周口地区属于豫州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时期,商汤灭夏后,封舜的后裔虞遂到厉地(今鹿邑县东)。到了西周时期,武王伐纣,封虞遂的后人妫满到陈地,建立陈国,都宛丘(今周口市淮阳区)。这一时期,陈、厉等方国城邑在这片土地上兴起。
春秋时期,周口地区属于郑、宋两国,纷争较多。战国时期,楚国攻陈,陈国,楚置陈县。历经秦、汉、三国等朝代,陈县一直是这一地区的重要治所。
西晋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周口地区分属不同的郡县。南北朝时期,区域划分再次变化,设置陈郡、南顿郡等。隋朝时期,先设淮阳郡,后改置为陈州和沈州,再恢复淮阳郡。唐朝时期,在隋之郡县制基础上增设道,行道、州、县制度,陈州隶属河南道。
宋朝时期,区域划分为京西北路陈州、京畿路开封府。元朝时期,元继承两宋制度,并设行中书省,开创省制先河。明朝时期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周口地区分属河南承宣部政司开封府陈州。
清朝时期基本沿袭明制,改开封府为陈州,后再改为陈州府。清雍正年间,升陈州为直隶州,再升为陈州府,领淮宁、太康、扶沟、西华等县。
近现代以来,周口地区的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变化。1948年置周口市,1996年设立地级周口市。如今周口市辖1区、8县,代管1县级市。
回顾历史长河中的周口地区区划地名沿革发现这片土地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历史变迁过程体现了古代地理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历史教科书可以说得上是一部北方厚重的历史地理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