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醉意朦胧美不胜收

临江仙夜登小阁回忆洛中旧游解析与比较

陈与义这首临江仙,描绘了其对洛中旧游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感慨。

回忆中的午桥宴饮,坐中多是风雅之士。长沟水流月影,悄然无声,杏花疏影下,吹笛至天明,这些美好的景象构成了词人心中永恒的画面。然而现实却是令人惊心的,二十多年的时光如梦一般转瞬即逝,家国沦落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

诗人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尽在渔唱三更。要了解此词,其写作背景十分重要。陈与义身为诗人,经历了两宋之交的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他辗转流离,避乱江南,深感无力收复失地,心中充满伤感与喟叹。

与明朝杨慎的临江仙相比,两首词各有千秋。陈与义的词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命运的交织,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悲愤与无奈。而杨慎的词则更偏向于出世的态度,看淡兴衰,参透轮回,无论个体还是朝代,在自然面前都显得渺小而短暂。

午桥宴饮的回忆,不仅是向前朝风雅文人的致敬,更是对文人风骨的传承。长沟流月、杏花疏影,描绘出静谧美好的场景,然而现实的冲击让诗人感慨万分。闲登小阁,看似闲适,实则蕴含了诗人的无奈、苍凉、悲愤与惆怅。

结末两句将情感推向,古往今来,英雄如梦,是非成败转头空。陈与义的词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深感慨。而杨慎的词则更多地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生与宇宙的永恒话题。

两首临江仙都是上乘之作,读者在读完之余仍会觉得荡气回肠,回味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