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的常见称谓及其来源:
一、主要年龄称谓
五十岁
知天命之年(来源于《论语》)
孔子曾提到,人到了五十岁,就会明白自然规律和天命,这意味着一个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自然规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六十岁
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花甲”是因为天干地支的循环周期是六十年而得名的;而“耳顺”则出自《论语》,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
二、其他年龄段的典型称谓
二十岁
弱冠:男子在成年礼上戴上冠帽,但身体尚未健壮,所以称为“弱冠”。
七十岁
古稀之年:这个称谓来源于杜甫的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着七十岁是一个难得的年纪。
八十岁及以上
耄耋(mo di):这个词语泛指十岁的高龄老人。
期颐:一百岁的人需要他人的照顾,因此被称为“期颐”。
三、补充称谓(部分)
婴儿时期:襁褓,是指婴儿被包裹在襁褓中的时期。
童年时期:总角,描述的是儿童的发髻,象征着美好的童年时光。
少女时期:及笄,是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到了成年的年龄。
青少年时期:舞象,通常是指男性十五岁至二十岁的年龄段,是青春活力的象征。
老年别称:杖朝、鲐背。杖朝是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拄杖上朝,是对老年人的尊称;而鲐背则是指九十岁的人皮肤上的皱纹如同鲐鱼背上的纹理,用以形容老年人的皮肤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