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鹿为马”是古代一则具有深远影响的成语故事,其核心含义是某人明明知道事物真实的性质,却故意指称其错误的特征,借此欺骗他人或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此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的赵高。
据《史记》记载,赵高曾利用此手法试探群臣的忠诚度。一日,他带一只梅花鹿进入皇宫,向二世皇帝胡亥陈述说:“陛下,这是一匹骏马的形态。”他进一步夸大其词地声称,“此马神骏无比,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夜驰更是达到八百里。”皇帝听后忍不住发笑,指出赵高错认了鹿为马的行为是何其荒谬。
赵高无视皇帝的嘲笑,坚称这就是一匹真正的骏马。为了这个争论,皇帝让群臣进行裁决。尽管所有人都明白眼前的动物是一只鹿,但由于惧怕赵高的,大多数群臣选择了沉默或者附和他的说法。赵高故意引导询问:“这是何物?”迫使大家回答。于是,许多人都应声说是马。只有少数勇敢的人敢于说出真相。
赵高看到群臣的回应后极为满意,而皇帝二世则被他搞得很困惑。这个策略的成功让赵高进一步混淆了的视听,通过和异议者,他逐渐控制了整个的局势。这也为秦朝的衰落和埋下了伏笔。
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权力如何影响人们对真相的认知,还警示我们在面对权力的诱惑和压力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指鹿为马”这一成语也在提醒我们,真理和公正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不能被欺骗和恐吓所左右。在面对是非问题时,我们应勇于表达真实的观点和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