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姐姐自创了个文艺外号,听着就特别有范儿!

未满周岁的小女娃,丫丫初到这个世界,还未学会说话,但已经对一切充满好奇,跟着大人咿咿呀呀地开始探索语言的美妙。

两至三岁的小孩提时代,孩子们开始被抱起,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孟子曾言:“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描绘了这个年纪孩子天真无邪的亲情之爱。

三至七岁的垂髫时期,孩子们头发垂落,自由自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黄发垂髫,是人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美好想象。

八至十二岁的孩子们,他们的头发被扎成两个髻,形状像羊角,人们称之为总角。

十二岁的女子迎来了金钗之年,开始佩戴钗饰,金钗成为了这个年纪的代称。在古代诗歌中,女子十二岁的美好年华被赞誉为如花似玉。

十三至十四岁的女子,进入了豆蔻年华。这个阶段的女子如同初夏时节绽放的豆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古人以豆蔻比喻人还未成年,故将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十五岁的女子到了及笄之年,这是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在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笄是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帽子。此时的女子已经谈婚论嫁,被称为“待嫁之年”。

十六岁的女子迎来了碧玉年华,也称“瓜子处分”,“二八年纪”。这个阶段的女子正值青春年少,美丽如之景。

二十岁的女子步入桃李年华,正值青春飞扬的时刻。陆游在《梨花》一诗中赞美道:“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二十四岁的女子迎来了花信年华。花信是指开花时期,这个年龄的女子正值年轻貌美之时。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一诗中描绘了许多腰鼓的巨声,催促花开的信期。

直到女子出嫁,便称之为摽梅之年。如同熟透后落下的梅子,比喻女子已出嫁的年龄。而三十岁的女子,被称为半老徐娘,虽然已经走过人生的一半,但中年仍保持着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