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来临,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除了赏花、露营和登山等传统活动外,挖野菜和竹笋也逐渐成为许多人休闲的新选择。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挖野菜的成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最近,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亲子挖蟹”在社交平台上掀起热潮。许多家庭在杭州北塘河沿岸挖掘螃蟹,孩子们在泥滩上寻找、捕捉螃蟹,收获满满的乐趣。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许多人都分享了他们的“挖蟹攻略”。其中一位网友“小萌萌妈咪”上周日带着全家去北塘河挖蟹,装备齐全,包括小锄头、连体服、水桶、网兜等。虽然只抓到了8只螃蟹,但大家都觉得非常有趣。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挖蟹行列,一些专家开始关注这一现象。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员钱周兴辨认出市民们挖掘的螃蟹为“相手蟹”,并解释了这种螃蟹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他表示,虽然这种螃蟹外观与大闸蟹相似,但并不建议食用。他还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被螃蟹的钳子夹伤。
记者实地探访了萧山至滨江段的北塘河沿岸。在工作日,这里人迹稀少,只有一些市民在此锻炼。靠近河岸的滩涂上布满了螃蟹洞,但很难见到螃蟹的身影。一些市民和钓鱼爱好者表示,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非常热闹,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此体验挖蟹的乐趣。
对于“网红螃蟹”究竟能不能食用的问题,钱周兴表示多数沿途居民对这种螃蟹并不认识。他认为这种螃蟹一般个头不大,肉质少口感差,可能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可能会感染疾病。因此他建议市民在体验后及时将捕捉到的螃蟹放生。同时他也指出这种螃蟹对周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分解滩涂有机质,成为迁徙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但打洞行为可能会对堤岸稳固造成影响。能够在身边的河道看到它们,也说明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较好。同时提醒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