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不相识比喻什么人

相见不相识比喻什么人

大多数诗词的标题都简洁明了,能够概括诗词内容或背景,对诗词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有一些诗词的标题过长,字数繁多,并不能很好地概括诗词主题。如果认为标题越长越好,那么任何一首诗的标题都可以无限制地扩展,这不仅无法提升文风,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苏轼就创作了一些标题较长的诗词。尽管他是文学巨擘,名满天下,被人们视为偶像,但他那些冗长的标题却并不被人们所追捧。如果在语文课上用这样的标题写作文,可能需要进行家长沟通。如果高考出现这样的文章标题,很可能会被扣分。

例如,《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首诗,标题过长且复杂。其实,这首诗可以简单地称为《寻春》,其余部分可以略去。诗里已经交代了背景,标题无需赘述。

苏轼最冗长的标题竟长达93个字。尽管有钱可以任性,有才也可以任性吗?在公元1057年,宋仁宗亲自主持殿试时,如果苏同学使用如此冗长的标题应试,那将是怎样的场景呢?是无法使用、不愿使用还是不敢使用呢?这首诗的标题可以简化为《绝句二首》或《别子由》,其余部分可略去或作为情感抒发。


相见不相识比喻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