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四句顺口溜

严于律己四句顺口溜

发展心理学第3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之道德成长深度解析

课程概览:聚焦幼儿期/学龄前期的孩子(3-7岁)道德发展之路。

一、理解何为道德发展

二、幼儿道德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

显著特点一:道德判断的外在性

教育启示:

当孩子在幼儿阶段出现行为问题时,不应急于扣上帽子或进行批评。此阶段的孩子道德观念尚未形成,其判断标准多源于外部,特别是父母的喜好。家长应保持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恐惧。家长不应凭自身情绪对孩子进行惩罚,而应通过引导和解释来帮助孩子理解何为正确行为。

在文化背景下,我们更应重视权威标准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反思德育教育是否过于强调规则告知,而忽视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显著特点二:情境性道德理解

三、从认知、情感到行为:全面解读幼儿道德发展的三大方面

(一)幼儿道德认知的特点与演变

深入了解“好孩子”这一概念在幼儿心中的形成过程,探讨实验研究中揭示的幼儿道德认知特点。如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所示,培养孩子在学业上的自信至关重要。探讨幼儿掌握道德概念的特性,如具体形象性、表面性和片面性。并指出幼儿道德发展受思维发展及生活经历的影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成长和学习。

(二)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轨迹

探索幼儿道德情感的形成及体验特点。电子游戏为何能吸引孩子?其声音、画面、色彩等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还提供了及时反馈和满足感。这也反映出孩子对互动和满足欲望的追求。家长需警惕电子游戏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

(三)幼儿亲社会行为和攻击的分析

关注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和利他行为的发展,以及攻击的类型。强调如何预防校园霸凌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心理咨询师不仅关注心理层面,也要关注咨客所处的环境。心理教育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更是促进人格完善的过程。心理咨询师必须关注来访者的客观环境并帮助其改变不良环境。家长和老师应重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教育启示中提到人格决定人生,最好的教育就是完善自己的人格。惩罚需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家庭教育需注重双向的“慈爱”,老师和家长都要遵守自己的行为准则避免情绪化的评判标准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健康更自信更快乐!


严于律己四句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