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底盘的结构与方式对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稳定性和通过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以下是关于底盘结构和的详细分类和说明:
一、汽车底盘结构形式
1. 车架类型
(1)非承载式车身(Body-on-Frame)
这种结构特点在于车身与底盘(车架)相互独立,车架主要承担载荷。它常见于卡车和硬派越野车型。其优点在于抗扭性强,适合越野行驶,维修方便。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即重量较大,重心较高,可能影响操控性。
(2)承载式车身(Unibody)
承载式车身的设计将车身与底盘一体化,没有独立的车架。这种结构在大多数轿车和城市SUV中广泛应用。它的优点在于轻量化,操控灵活,舒适性较好。它的抗扭性相对较弱,不太适合在高强度越野环境下使用。
2. 悬架系统
(1)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包括麦弗逊式、双叉臂式和多连杆式等。麦弗逊式结构简单易用,成本较低;双叉臂式则能提准的操控和强大的抗侧倾能力;多连杆式则能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寻求平衡。
(2)非独立悬架
非独立悬架主要包括扭力梁式和整体桥式。扭力梁式结构紧凑,成本低;而整体桥式耐用性强,适合越野环境。
3. 驱动形式
驱动形式有前驱(FWD)、后驱(RWD)、四驱(4WD/AWD)等。前驱结构紧凑,适用于日常驾驶;后驱则能提供更为灵活的操控感受。四驱车型则能在复杂路况下提供更好的通过性。
二、底盘方式
底盘涉及到悬挂、转向、驱动系统、制动、电子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1. 悬挂方面,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悬挂的软硬程度,以及底盘的高度。空气悬架可以实现底盘高度的自动调节。运动化的低趴设计则能降低重心,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
2. 转向方面,可以调整转向的手感和转向比,以满足不同驾驶需求。
3. 驱动系统方面,可以调整扭矩分配和差速器锁止,以增强车辆的脱困能力。
4. 制动方面,可以调整踏板行程和制动力分配,以提供更为线性或响应迅速的制动感受。
还包括电子系统的、NVH性能的优化、轻量化以及用途导向的等方面。用底层的底盘设计需要在结构强度、轻量化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而则需要根据车辆的具体用途(如运动、舒适或越野)来优化各系统的参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底盘结构和方式,例如城市通勤可选择承载式车身加舒适,越野行驶则可选择非承载式车身加四驱系统,性能车型则倾向于选择独立悬架和后驱或四驱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