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是抽象艺术的王国,其魅力源自线条的千变万化和独特属性,如质感、力感、立体感、动感和节奏感等。这些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和主要构成材料。今天【书法思考】带大家深入探讨如何在日常学习中强化这些方面的训练。
我们来谈谈质感。质感,又称为质量感,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物体表面质地的感受,如坚硬、细软、光滑、粗糙等。书法的线条也同样具有质感,有的厚重粗犷,有的细腻柔和,但它们都显示出独特的质感。在书法中,不同的书写工具、笔法和墨色都会创造出不同质感的线条效果。要想训练出有质感的线条,我们需要通过调整墨色、笔法以及用力道来尝试。浓墨正锋,重按涩行,可以创造出线条圆浑刚劲的效果,质感强。而墨淡、笔飘墨浮则可能造成线条力度小、质感弱。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和方式,能唤起审美联想,通过特定形质的线条表现特定文字内容,加之巧妙的章法,就能创造出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佳作。
接下来是力感。我国书法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点画的笔力。书写时需要凝神静思,将全身之力贯通于笔端,倾注于点画之中,使字体显得筋骨遒健。在书法教学中,力感训练至关重要。创造有力度的线条与执笔、运笔、用墨、用线密切相关。得势则生力,势指的是形势、姿势、态势、气势等。从根本上说,书法艺术是“势”的综现。要因“字”制宜,在实际学习中根据书写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姿势。灵活的运笔也是关键,“书重用笔”,能将“指实掌虚”、“腕平掌竖”等融会相通,灵活理解就算达到要求。
立体感是书法中的另一个重要标准。除布白结构外,线条是书法最重要的审美因素。除力感外,线条的立体感也是评判书法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历来评论书法都推重圆劲,圆指的就是立体感。通过书写时的渗化深度来表现线条的厚度,达到力的渗透。巧用中锋和善于换笔也能表现出线条的立体感。
动感是线条的本质属性之一。一幅书法作品如果由充满生命力的流动线条构成,就会表现出生机盎然的动态美。动感的训练可以通过调整用墨和行笔速度来进行。墨浓笔滞则动感弱,墨润流畅则动感强。点画间的断连关系也影响着动感的表现,需要按照一定结构规律进行。
最后是节奏感。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节奏,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在书法训练中,对节奏的认识是判断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笔画间的起承转合、行草的笔顺变化以及整个章法的协调都体现了强烈的节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