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探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4页和第67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其特性,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特性。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平行四边形实物或模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通过展示长方形框架,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变形,展示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分享并讨论所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并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尺子和量角器进行测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4. 巩固练习
进行概念判断练习,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通过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明确这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教师演示并讲解高的画法,强调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
6. 巩固应用
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包括判断底和高、画高等。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包括其定义、特征以及底和高的概念。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并尝试去理解和分析它们的特征。
七、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特性: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