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忆奶奶
在我爱人的家族里,我称呼奶奶的尊称为奶奶婆。这位奶奶婆了我许多东西,其中包括如何包粽子。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我依然记忆犹新。
每逢端午佳节临近,我就会想起和奶奶婆一起泡米、泡豆、泡苇叶的情景。为了包粽子,我们需要提前一天晚上泡好各种材料。我爱人喜欢吃高粱米大芸豆的粽子,因此头天下午三点就开始泡米,晚上六点泡豆,而江米和血糯米则要在晚上十点才泡。这样,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在同一天煮成美味的粽子。
苇叶是包粽子的关键之一。新鲜的苇叶需要煮一煮,然后提前准备好每个粽子所需的苇叶数量。泡了一夜的苇叶要先煮20分钟,再捂上10分钟,然后用温水冲洗两遍。接下来,就是精细的码苇叶工作,每个苇叶都要经过清洗,以确保粽子的卫生。
奶奶婆包粽子的方法非常独特,她必须使用五个苇叶,下面压茬放三个,上面放两个,然后折起来用刀压上。我始终没能学会她那种包出四个角的技巧,但奶奶婆总是鼓励我,告诉我包的粽子有模有样,只要不漏米就是好粽子。
每个粽子还要放三个枣,米和枣交替放置,苇叶折回来正好把米裹严实。用马兰草缠绕三圈,和苇叶尖拧在一起固定。这样,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后来发现,奶奶婆包粽子的秘籍在于码苇叶、折叠和压实的技巧。这些步骤是粽子包得漂亮的关键。
尽管我没有学会奶奶婆的四角粽技巧,但我依然感到很遗憾。当年忽略了这一点,如今已经永远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煮粽子一定要有耐心。今天包完粽子后,我本想用电压力锅煮,但忽然想起奶奶婆当年用柴锅煮粽子的情景。于是,我找出了家里的大蒸锅,用电磁炉慢慢煮。从最高档到最低档,慢慢煮,希望能煮出奶奶的味道。
想起当年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家和奶奶婆一起包粽子不仅是为了自己吃,更多的是为了分享给邻居们。现在市场丰富了,江米随时都能买到,但那份乡愁却永远存在心里。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我对奶奶的思念愈发浓烈。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奶奶的包粽子方法仍然是我的福气。
我和爱人分享了我的思念之情后告诉他:“我们一会儿给姨姐送几个粽子去吧。”但他认为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留着自己吃。于是我决定今晚给他包两个特别的粽子——放点白糖增加甜蜜味道提前过端午节的仪式感送给他送上我满满的祝福和对奶奶的美好回忆永远在心中回荡的甜蜜和对奶奶永远的思念包裹在这份特殊的食物之中迎接端午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