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南戏之祖”的是

被称为南戏之祖”的是

探秘温州戏曲:南戏、瓯剧、昆曲等的地方色彩与传承之美

温州,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孕育了众多戏曲瑰宝。作为南戏的发源地,温州戏曲历史悠久,历经不断革新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体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温州的戏曲世界,探寻这些瑰宝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之美。

南戏,戏曲之祖,诞生于温州,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从宋末到元初,南戏在温州萌芽,逐渐向外扩展,形成了遍地开花的盛景。高则诚的《琵琶记》是南戏史上的里程碑,代表了南戏艺术的最高成就。而《张协状元》作为现存宋代南戏的唯一传本,为我们呈现了早期南戏的基本面貌和演出形式。《荆钗记》、《白兔记》等四大南戏的出现,让温州南戏成为大雅之堂上的璀璨明珠。随着时代的变迁,南戏虽然以不同的面貌流传,但其魅力依旧不减。从温州成立南戏研究小组开始,南戏一直在故乡焕发魅力,并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瓯剧,是温州一带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为舞台语言,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数百年来,瓯剧融汇了温州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的风格特色。竹板丝簧声中,瓯剧传遍浙南闽北,成为温州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永嘉昆曲,作为昆剧的一脉流派,是南戏延伸发展的产物。它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剧目繁多,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永嘉昆曲长期扎根于民间,表演质朴粗犷,行腔明快流畅。昆剧大师俞振飞曾赞誉说:“南昆北昆,不如永昆。”可见其极高的艺术价值。

平阳和剧是温州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诞生于明末清初。它以村坊小调和时调为曲调,融入高腔、昆腔、乱弹的剧目和唱腔,以及平阳民间拳术,发展出八十四本大戏。平阳和剧文武兼长,载歌载舞,文戏表演细腻真实,武戏表演惊险刺激。

温州鼓词是温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起源于瑞安。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其唱腔、曲调带有浓郁的南歌风味。

南戏博物馆是探寻南戏历史与传承的重要场所。馆内展示了南戏的起源、发展与成熟的过程,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原保存在各类剧种中的南戏声腔遗韵。

温州戏曲融合了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和艺术创新,展现了戏曲的瑰丽多彩。作为温州人,我们为这些戏曲瑰宝感到骄傲,也期待它们继续传承下去,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被称为南戏之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