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怎么分享无线密码

苹果手机怎么分享无线密码

【编者按】

少儿美育,作为培养感知力、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美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那么,如何真正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艺术素养,而不只是技能训练?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美术学院教授郑勤砚。

郑教授认为,儿童美术教育需要从问题入手,激发儿童建立“自我与世界的联结地图”。她分享了一个故事:在一次“万物有灵”主题课程中,她给五年级学生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风有颜色吗?”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随着课程的推进,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创作,对风的颜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思成长,形成了独特的认知视角。儿童美术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郑教授强调,评价儿童画作的标准不应该是化的“像与不像”,而是应该关注儿童画中所体现的独特观察视角和情感投射。每幅儿童画作都是孩子们用真心密码编写的视觉诗篇,是艺术教育中最应珍视的“元创作”。评价儿童的艺术创作时,我们需要用“第三只眼”观看,既要关注作品的形式新奇度,更要倾听画纸背后孩子们的心跳节拍。

谈及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郑教授指出,美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形成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以科学和艺术为例,二者会相互融合并碰撞出异样的火花。科技和艺术融合为少儿美术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虽然有人认为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削弱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但科技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

当孩子们能自由穿梭于不同的媒介和工具之间时,他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创作手段,还具备了认知世界的视角。例如,一个孩子可以通过数字画笔重构敦煌藻井图案,也可以通过VR/AR技术拓展审验。技术只是工具,真正的艺术在于人的表达。教师在引导孩子使用技术时,需要引导他们反思技术的局限性,并保留手工创作的“不可预测性”。

儿童美育的转型需要以文化浸润为根基、跨学科实践为方法、技术辅助为延伸。教师需要从技能传授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和思维引导者,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让儿童的艺术潜能自然生长。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美育教育,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审美感知力、创新思维与文化自信的下一代。


苹果手机怎么分享无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