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电动汽车无需搭载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为设计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以特斯拉为例,其在发动机舱内巧妙地设置了90L的储物空间,这种创新设计吸引了大量关注。看到这种设计,有些车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何特斯拉的发动机舱看起来空空荡荡,而国产电动汽车却塞得满满当当?
简单来说,国产电动车在系统集成方面做得并不够好。特别是电池管理系统,与特斯拉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实际上,很少有国内品牌拥有完全独立的纯电动平台,大多数都是在原有燃油车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因此无特斯拉那样在设计上做到极致。即使是备受期待的比亚迪,也尚未推出一款基于全新纯电动平台打造的车型。
国产电动车的短板显而易见,包括电池容量与体积比、电动机功率与体积比以及电池电量管理系统等方面,很多厂商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将重心放在了智能化上。
国产电动车往往注重配置堆砌,缺乏核心技术。以特斯拉的能量密度、驱动效率、电池损耗及电池管理为例,这便是技术上的差距。
特斯拉也有被吐槽的地方。比如前文提到的前备箱设计,虽然一开始看起来很酷,但在实际使用中却被认为不太实用。我也曾觉得这个设计很酷,但真正用起来才发现,打开前机器盖子和开后备箱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几年来我一次也没用过。虽然我在里面放过一瓶备用玻璃水,但因为过弯时它会敲打车身,很快我就拿出来了。现在里面只放了一些备用纸巾和抹布。
关于电动车的前机舱为何要设置一个储物盒的问题,关键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最初设置储物盒主要是为了掩盖空旷的机舱,让前机舱看起来更为饱满。
2. 增加前储物盒并不是因为前机舱设计紧凑,反而是因为机舱设计不够紧凑,空间过大,未能充分利用空间。若是紧凑设计并合理利用空间,则无需额外添加储物盒。
3. 前储物盒的实际作用有限,很少被使用。
国产电动车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何在?为何国产电动车难以超越特斯拉?这是因为特斯拉是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经过市场自然选择存活下来的。你看到的特斯拉,背后可能有无数已经破产的创业公司。而国产电动车往往是因为补贴才得以存活,但当补贴减少或消失时,这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困境。引进特斯拉这样的“搅局者”和探索者,旨在优化国内汽车产业链,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深入探索。市场应该是开放的,过度保护国产汽车可能适得其反,放开市场或许能带来一丝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