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江苏一位家长在其发布的短视频中表达了对家长群的强烈不满,呼出:“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家长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质疑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共鸣。
在江西一所学校的三年级家长群中,有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未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这种趋势不仅使家长群成为压力的源头,甚至压垮了一些成年人的情绪防线。在国庆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时情绪失控,表示因为经常需要加班、又要照顾孩子,无法时刻关注家长群的消息。
家长群的性质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作为老师和家长沟通桥梁的家长群,如今却成为了压力的来源。有些家长群甚至演变为了“夸夸群”,家长们为了博得好印象而开启称赞、感恩模式,群内出现了各种行为,如“争宠”、炫富、争吵、等。
老师的压力同样不小。不仅家长对家长群有诸多不满,老师也对此感到困扰。有老师甚至表示,自从进入家长群后,每天都像是在参加家长会。北京一所中学的刘老师提到,在家长群中发一条通知就会引发大量回复,导致自己产生对手机的恐惧。
针对这一现象,太原最近了相关实施意见,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了类似规定,每次都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关于“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4亿。
家长群的异化,其根源在于家校关系的扭曲和责任错位。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职责是不同的,但地位是平等的。在异化的家长群中,老师将很多自己的责任转嫁给了家长,导致家长不堪重负。要建立健康的家校关系,需要立规矩并明确老师和家长在家长群中的定位。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必要的监管,老师们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家长,遵守家校边界。
对于“家长群”,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让家校关系回归正常、健康的状态是每个人的共同愿望。这不仅是为了家长,也是为了老师自己。因为一个“变味”的家长群不仅会给家长带来压力,也会反噬老师。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家校关系回归应有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