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家长,你是否曾因为孩子的行为而感到无法控制情绪,对孩子大声吼叫,而后又感到后悔和内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心理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困惑解答】
我是一名五年级孩子的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并不如周围其他孩子上进,这让我非常焦虑。每当看到孩子对学习不上心、敷衍应付时,我就容易失去耐心,忍不住大声斥责。可是这样之后,孩子也会反冲我吼叫。虽然我也尝试和孩子好好沟通,但实际操作起来真的太难了。对此,我深感困惑,寻求心理老师的解答。
【情感分析】
实际上,当我们发脾气时,往往并不是因为喜欢这样做,而是情绪的驱使使我们展现出真实的感受。情绪ABC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并不是直接由事件引起的,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假设所决定的。
对于家长而言,在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可能会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假设,例如:
(1)绝对化要求:认为孩子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算合格,否则就会触绪波动。
(2)过分概括:因为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不佳而其其他方面的才能和兴趣。
(3)糟糕至极:过度夸大事情的结果,认为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并学会应对,那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
【心理建议】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情绪失控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平复情绪:
1. 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寻找稳定的情绪基准线。当情绪有波动时,先深呼吸,待情绪稳定后再与孩子沟通,尽量用“我希望…我觉得…”的方式表达期望,避免指责式的沟通方式。
2. 学会自我反驳,增加理性思考。根据情绪ABC理论,我们的情绪与内心的想法密切相关。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想法,判断其是否合理,情绪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面对孩子成绩退步时,可以尝试反驳一些“不合理”的假设,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改变情绪。
3. 多元化地看待孩子,赏识并接纳他们。除了学习,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试着从多个角度认识孩子,如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欣赏和肯定时,他们会更自信,并将这种自信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提醒广大家长: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通过大吼来表达情绪,那么请你自己先学会控制情绪,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来源:教育心理研究转自:长沙教育 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