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身于苏州的天堂美景,尤其是石湖之畔,我不禁思考:天堂与我们究竟有多近,还是只是遥远的梦想?
——题记
个性难以改变,这是人的天性。
今天,我在浪了整整十个小时。除了上网消磨了四个小时,我骑着自行车,带着书、面包和饮料,沿着石湖兜了一大圈。尽管阅读了两个小时,但剩余的时间都在悠闲地闲逛。每当想到又一个无工资收入的日子,心情便微微紧张。
虽然是十月秋日的天气,但温度仍然高达28度。早晨石湖的岸边微风吹拂,云层轻盈,我感觉到一丝凉意。一骑上自行车,便感到热浪袭来。初次见到石湖时,我坐在出租车里,天空蔚蓝,热浪翻滚,觉得石湖蓝得纯净、清澈无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湖水并非全然清澈,也有灰黑色的部分,污染程度虽有所减轻,但依然存在。
石湖中众多的小鱼在水中游动。周边乡村的老年农民,操着吴侬软语,保留着渔乡的习俗。他们驾着小木舟,衣着朴素,在田间地头捡拾珍贵的资源,种植绿色的蔬菜。
湖面上偶尔有几只小鸭或水鸟悠闲地游弋,空中飘着几片浓淡不一的白云。在被称为天堂的苏州,这样的景象已经算是风景区了。坐在石湖中的堤坝边,望着被风吹皱的湖面,一个快餐盒随波逐流,不远处有垂钓者将塑料袋投向湖面,我心中不禁涌起一丝酸楚。
以前经过石湖边,我曾见过有人捡拾垃圾,在溪水中清洗一大块薄膜袋子,风吹过,袋子随风飘舞;也见过路边总是有许多新的、形形的难以分解的垃圾;还见过堤坝边扔满了食品包装物。
尽管石湖的秋色依然美丽,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和草香,能见到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天际线,可谓辽阔。但我真心希望这片美景能够尽可能地长久留存。
每天,石湖边都有许多垂钓者,其中大多是男性。他们或驾车、或骑摩托、或骑自行车,带着两三件钓具,悠然自得。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真的钓到鱼,但钓鱼的乐趣或许并不在于鱼。
我16岁后似乎就没有再钓过鱼。小时候的钓鱼比现在简单得多。折一根青翠的芦苇,系上一根绳线,用大头针弯成一个小钩,挖一把蚯蚓,便准备好了。
那时,老家村子旁的小溪流水清澈,鱼的种类繁多。我们这些顽皮的孩童不怕太阳和蚊虫,三三两两散落在绿色的田野边。如果没有大人呼唤吃饭的声音,我们是不会回家的。那时钓鱼并不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更像是与大自然亲近的一种方式,我们浑身沾满水腥气、野草味和泥土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