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俗语:“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这句话细品起来,既有趣又富含哲理。刚烹制出的鱼气扑鼻,但放置时日便会有异味;招待客人时初时欢喜,但长期打扰则会让人心生厌烦。这就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可过度。正如孔子所言:“过犹不及。”
在日常生活中,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工作中,都要懂得把握分寸,不可过度。
分寸感体现在预留余地。正如孔子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人做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越位。给别人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在三国时期,杨修因其聪明才智而深得曹操器重,却最终因过于表现自己而失去了分寸,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我们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不要总是想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分寸感体现在守住距离。子游曾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彼此。排队等公交时人们之间下意识的间隔、坐车时尽量不坐到别人旁边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体现分寸感的小事。在人际交往中,过于亲密或疏远都不利于关系的长久维持。像严子陵和刘秀之间守住距离作为朋友没有越过这条界得到了尊重。芬兰人在公交车上主动保持距离,既给他人便利又维护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长久地尊重彼此。
分寸感体现在通透进退。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做人做事没有固定的规定一定要怎么做或不要怎么做关键是要恰当好处做到进退有度。《菜根谭》中提到:“争是不争不争是争。”有分寸感的人在适当的时候会争取自己的利益在适当的时候会退让一步海阔天空。像张良这样的历史人物懂得进退有度才能成就大事及时止损。因此进退维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之一。
最后周国平先生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懂得分寸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知道进退说话做事顾及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成熟的爱和人际交往的重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像流传的那段话一样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和亲戚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和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总之分寸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懂得把握分寸的人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关系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