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门前的艾草和粽叶都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家附近的邻居们纷纷插上了新鲜的艾叶,其清香味道提醒着人们这个传统的节日已经到来。菜市场与超市也开始售卖粽叶和各式各样的粽子。虽然大多数年轻人喜欢购买已经包装好的粽子以求方便,但许多家庭,尤其是那些有长辈和老人的家庭,仍然喜欢自己购买粽叶和糯米,亲手包裹传统的粽子。
自家制作的粽子不仅仅是包裹和煮煮那么简单,煮粽子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果随便将粽子扔进锅里煮,可能会出现夹生、露馅、口感不佳等问题。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冷水下锅煮和热水下锅煮出来的粽子口感是不同的,煮粽子的时间控制也非常关键。那么,到底应该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煮粽子?怎样煮才能确保粽子不夹生且更加香糯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关于煮粽子应该是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的疑问,实际上,煮粽子时最好使用冷水下锅。从冷水开始加热,粽子整体受热会更均匀。如果热水下锅,最外层的糯米会迅速膨胀,这样容易导致粽叶破裂,最里面的糯米可能不容易煮熟。如果煮的时间不够,就可能出现夹生的情况。
使用冷水下锅煮粽子,随着水逐渐升高,粽叶的香气也会逐渐渗入粽子中,使煮熟后的粽子更加清糯。如果是煮市面上购买的熟粽子,则应该使用热水下锅。因为这种粽子已经煮熟,只是冷冻保存,所以只需要开水下锅煮十五到二十分钟即可。冷水下锅煮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粽叶破裂,影响口感。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建议加入两样东西来提升粽子的口感。除了清水,还可以加入一些盐和苏打。加盐可以增加粽子的香味,让甜粽子更香甜,咸粽子更浓郁。而加苏打则可以去除粽叶中的草酸,让粽子更香,同时防止粽叶在煮的过程中炸裂,保持粽子的形状不散烂,还能有效缩短煮粽子的时间。
至于粽子到底要煮多久才好吃,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粽子的大小、糯米是否浸泡过等。如果使用普通锅具,至少需要煮三个小时。如果是大粽子或者糯米没有提前浸泡,煮的时间还需要相应延长。在煮粽子的过程中,火候也非常关键。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为小火,以免浪费燃料和水。如果想要节省时间和燃气,可以使用高压锅来煮粽子,一般上汽后煮半小时至四十分钟即可。
分享一道北方老式的蜜枣花生粽子的做法。所需食材包括干粽叶、糯米、蜜枣、蜜豆、花生等。在煮粽子的时候,记得找一个物品压在粽子上,确保粽子全部浸在水里煮,避免出现没煮透的情况。无论是购买还是自制粽子,煮粽子的过程都是一门技艺,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才能煮出香糯可口的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