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声音悠扬,让人陶醉,开头用比喻手法,把琴声比作流水,生动形象。

古琴声音悠扬,让人陶醉,开头用比喻手法,把琴声比作流水,生动形象。

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华山论剑场面颇为壮观。其中,西毒欧阳锋狡诈,北丐洪七公则俗世气息浓厚。南帝一灯大师归隐佛门,而黄师则以其卓越的琴棋书画、奇门遁甲技艺独领,隐居桃花岛,令人印象深刻。他出场时,手持的玉箫更增添了他的风度,箫声悠扬,气质非凡。这正应了桃花岛上的那句诗:“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箫与笛同源于竹材,同属于不加的单管吹奏乐器。很多人难以区分二者。笛与箫的区别直至唐宋时期才明确划分。自此以后,人们将竖吹且无膜的称为箫或洞箫,横吹且有膜的称为笛。一横一竖、有膜无膜成为区分二者的主要特征。箫的声音在竹管内荡漾而出,音色不如竹笛清脆明亮,而是更为悠远、深邃、柔美、沉郁。正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所描绘的那样,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月下听箫更富意境。箫的音量虽不大,但音律深沉。这种幽幽沉沉、缠缠绵绵的气韵正是箫的独特魅力。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触动人的灵魂。如清代黄景仁的《绮怀》所述,箫声大多不是直来直去的表达,而是低回悠远的诉说。

箫的阴柔之美与女性的形象相得益彰。自古女子奏箫便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诗词中常见女子与箫为伴,如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描述的那样,扬州晚秋明月桥头的女子,如同一幅诗情画卷。箫声从唐代流淌至今,每当人们提及扬州,便会想起这充满诗意的画面。在金庸的小说中,如《神雕侠侣》中的程英,其内心的恬淡、雍容与刚强都令人赞叹不已。而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她月下的背影。

箫之音律虽低沉委婉,却特别适合寄托情感。在诗词曲赋中,“箫作悲声”几乎成为了一种固定趋向。如龚自珍所言,“怨去”,箫声如泣如诉,送别伤逝,追远怀古。在深夜里,女子被箫声惊醒,哀怨之情油然而生。李白的《忆秦娥》开头即描述了这一情景。

箫常被用于送别之时。被送别者会在远行路上感受到箫声久悬耳边,萦绕不绝。这就是箫声轻柔低沉、婉转曲折的魅力所在。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所说,箫声为离别递上一杯音符交织的美酒。

虽然箫之音律直抵人心,但它并不霸道。与琴、笛、笙等乐器的协奏往往能更加突出其特色。《笑傲江湖》中曲洋与刘正风的知己合作、令狐冲与任盈盈的情侣之间的琴箫合奏,展现了天地作合的逍遥场景。而与箫最相合的乐器是古琴。琴箫和鸣时,清丽的琴声与悠扬的箫声相互映衬,如同谦谦君子与婉转佳人的和谐共鸣。这种君子格调赋予了箫绕梁三日的底蕴,远离喧闹与俗气,这正是箫与品箫之人的气度和品格。(文章来源:监委网站)


古琴声音悠扬,让人陶醉,开头用比喻手法,把琴声比作流水,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