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北方高温天气备受关注,河南、河北、陕西等地气温直逼40℃,全国多地气象站刷新了五月的气温纪录。与此岭南地区则经历着高温与大雨的交替,迎来了“龙舟水”的季节。中医专家针对这样的天气变化,提醒公众注意健康风险,端午假期出行要特别留意。
南方的“湿毒”防护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南方将迎来新一轮的降雨过程,特别是华南地区即将进入今年的雨季。与此南方地区入夏较早,炎热中湿气较重,容易出现肢体困重、疲倦乏力等症状。广东省中医院专家金连顺提醒,南方地区要预防“五月湿毒”,在清热解暑的还要注重化湿。
对于日常食养,推荐搭配清热解暑的食材如炒白扁豆、赤小豆、木棉花等,同时加入陈皮、砂仁等健脾化湿的材。例如赤小豆陈皮煲排骨汤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使用艾叶、藿香、石菖蒲等材泡脚或沐浴,也有助于驱散“五月湿毒”。
南方在防的也要警惕突然降寒凉。金连顺提醒,虽然以为主,但要警惕“龙舟水”降雨后气温下降,尤其是夜间暴雨后,晨起降温更为明显。若出现因受寒而出现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可采用藿香、紫苏叶、生姜等材煮水代茶饮来散寒解表。
北方的“高温夹寒”防范
与南方不同,北方地区近期天气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显著。金连顺表示,劳累过度易感受寒邪,出现怕风怕冷、鼻塞流涕等症状。在散寒解表的还需补气固表。推荐食用紫苏叶、生姜等搭配参、白术等材进行食养。
午后气温较高时,户外工作者或未做好防晒的人群容易感受暑热之邪。金连顺建议,食养方面可选择绿豆、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材,如苦瓜煲排骨或绿豆汤。还可以通过合谷、曲池等穴位来清热除烦。
出行注意事项
对于端午假期出行的人群,金连顺提醒,北方高温对于不习惯的南方人可能是一个挑战,但做好防晒和补水工作就不必过分担忧。而对于从南向北旅游的人群,北方的天气干燥和高温也可能让他们感到不适。南方要防“湿毒”,而北方则要注意防止高温带来的暑热。建议出行时避开高温时段,多补充水分,并携带清热解暑的中成。
端午养生茶饮推荐
针对不同症状,金连顺也推荐了一些养生茶饮。若因暑出现咽痛、头胀痛、咳嗽等症状,可选择罗汉果桔梗饮;若出现脾虚湿困的症状,如腹胀、胃口不好等,则可用陈皮苏梗饮。还有一些实用的穴位方法,如掐揉少商穴等。
面对多变的天气状况,我们要根据地域和气候特点做好健康防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并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护方法。(来源: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