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酒作诗
宴饮中作诗的习惯由来已久。晋代人俗事繁华,宴客时常常当场赋诗,不成诗则罚酒。到了唐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酒令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就是每人作一首诗,作不出诗的人需要罚酒。有时也采用每人联诗两句或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方式。如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等人的联诗故事,便是一例。
2. 对联令
酒席间常常采用对联的形式行令。一人出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对不出则饮罚酒。还有一种是限定题目,每人作一副对联,作不出则罚酒。传说中的宋代文学家苏洵一日家宴上的故事,便是以“冷香”二字联对行令的实例。
3. 创意接龙
这种酒令要求出令者限定一个主题,然后每人随口编造词句,即兴语言,完成一个语句或故事。这种酒令语言往往新颖有趣,需要参与者有慧心巧口。如《红楼梦》中的故事,湘云限酒面道:“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参与者需要根据这些要求完成一句话。
4. 引用经典
古代人从小注重背诵经典,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烂熟于胸。在酒令中,常常引用其中的一些句子作为酒令语言。《红楼梦》中的故事便是一例。
5. 析字酒令
析字酒令通过对字的分析解释,引申出某种道理和内容。比如韩雍和夏埙喝酒行令的故事,用一个字解释其中包含的五种人物关系。这种酒令语言十分含蓄有趣。
6. 拆字和合字
拆字和合字酒令只是通过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者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酒令语言。如《解愠编》中的一则拆字、合字酒令故事,非常有趣。
7. 限字酒令
限字酒令就是出令者限定令语的开头、结尾或中间必须是某个字,所组成的语句多为另一种语言形式,如作诗、联对和引用古诗等。
8. 利用汉字结构特点的行酒令
利用汉字具有偏旁部首的结构特点,选择个别字,开辟思路,巧妙编造语句,构成行令语言。如清代郑板桥的故事中的乡绅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来行酒令。
9. 谐音酒令
谐音酒令是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和多字一音及字音相近等特点,在酒令语言字面上表达一种意思,又隐含一种意思。如元丰年间高丽僧和杨次公之间的行令故事。
10. 陈述典故和掌故的酒令
在酒席间常常用到典故和掌故来佐兴助酒。也可以以这些题材行纯粹语言形式的酒令,一般是由每人陈述列举一个掌故或典故,构成令语。如岳飞和他的弟兄们吃酒行令的故事。
11. 列说俗语和谚语的酒令
中间谚语和俗语非常丰富,口头说令常常引用一些俗语和谚语来构成令词。如电影《三笑》中祝枝山和唐伯虎之间的酒令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