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频繁提及“情绪低迷”、“心力交瘁”等词汇,我们不禁要关注一个事实:坏情绪真的会引起身体不适。不仅仅是心理层面,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心。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双心医学中心颜就心理状况与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读。
“心碎”真的会导致心。一些年轻人因遭受情感打击而突发心,在安贞医院每年都有约100例这样的患者。这种“心碎综合征”在医学上称为应激性心脏损伤,在临很常见。
颜医生提到,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可能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如突然的心房颤动、心率失常、心衰等。以新冠肺炎为例,很多人出现焦虑和不淡定的情绪,表现为生物学指标上的血压波动,甚至需要增加物剂量来控制。
为什么压力和情绪会引发心脏问题?这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七情致病”理论相符。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于强烈或持续不断,可能超过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调,最终诱发疾病。
根据近几年的报告,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居于我国居民死因首位。除了大家熟知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甚至在重大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高。
颜强调,从影像学的角度来看,当处于静息状态,心脏的影像核磁显示正常;一旦生气,心肌会出现广泛的缺血。心理心脏医学评估对于早预防早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可以通过生物学指标和心理学指标来评估哪些人容易得心,哪些人容易发生房颤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在很早的阶段发现心脏出现的问题。例如,采用最先进的光学纤维成像技术,能够进入心脏内部观察血管状况。颜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患者通过这一技术发现了血管的断裂,及时得到治疗避免了危险。早期判断对于心脏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要避免情绪引发的“”,关注真实的压力水平和情绪负荷是关键。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心的重要性,但在我国这方面仍是短板。颜医生特别提到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问题,发现高血压和心理问题带来的损伤在科学家中也很普遍。她呼吁大家要关注自己的生物学硬指标,注意日常运动和饮食均衡,并避免情绪“”。
颜医生强调,保护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避免精神压力带来的应激性损伤。保持内心的平静是保护自身健康的有效方式之一。人生的真谛在于健康,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都是如此。我们要关注心理健康,避免情绪引发的“”,为自己和家人筑起健康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