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清华北大的学子来说,“好成绩”背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关键品质的加持,例如自洽、专注、毅力、不拖延、不内耗以及深度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等。这些品质究竟源于何处?它们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深厚的积累和锻炼。其中,家庭与老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海量的非功利性阅读。
我们采访了三十多位清北学子,从中总结出了一份“学霸书单”。这份书单不同于常规,它更重视书籍的重合度,只有被三位及以上清北学子提及的书籍,才能被列入其中。书单根据年龄段分为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以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家长按需选择。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份书单的具体内容。除了具体的书籍推荐,清北的学长学姐们还分享了一些“课外阅读”。掌握了这些方法,每一分钟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都会变得更加值得。
以一位考上清华的学生为例,他特别感激父母的开明教育。从小,父母就鼓励他阅读各种“无用之书”,只要完成作业后看书,无论看什么书,父母都不会再给他布置额外的练习题。这种宽松的环境让他在小学阶段就涉猎了漫画、小说、文学、科普、历史等各个领域。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阅读给他带来了许多“意外收获”,如自然积累识字量、提升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
他还提到了初中开始读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类书籍对他的影响。这些阅读帮助他培养了良好的心态,学会了自我调整,这在高中和大学的学习中尤为重要。他推荐了几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籍,如《自卑与超越》、《被讨厌的勇气》等,这些书对于理解自我、调整心态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位学生则因为小时候对历史类课外读物的热爱,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变得轻松自如。他还提到了父母为了培养他对理科的喜爱,在车上给他听科普书籍讲解的音频。这些科普类书籍的拓展阅读让他的理科学习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
在谈到课外阅读时,他们还强调了纸质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纸质书不仅是信息的集合,更是思想的载体。纸质书的触感、书写读书笔记的过程都能提高阅读吸收率。家里营造的阅读环境也对培养阅读习惯有着重要影响。清北学子们建议把电视墙换成落地式书架,并在家里各处散落一些课外读物,以便随时拿起一本书来阅读。
一位清华学长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小初阶段所养成的阅读能力,在高都会转化为你的学习能力。而良好的心态,亦可以借助阅读来滋养。”他们强调课外阅读在积蓄力量、培养心态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个暑假,不妨匀出一些时间给课外书,相信每个人都能迎来冲刺前的爆发。
互动环节:参与互动即可获得精美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