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圣人的中,人类被视为天地间最尊贵的存在。这种尊贵并非仅仅因为人类具有灵性和知觉,更在于人类能够秉持天地间的纯正本性。那些忠诚、孝顺、坚守节义、勇敢烈烈的人们,他们毫无畏惧地践行正义,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坚守原则,他们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顺应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
当今皇上以道义治理天下,鼓励良好的社会风气,崇尚名教。对于在民间有杰出节义行为的人,巡抚大臣会将其事迹上报,如同历史传承的风俗一样,会给予丰厚的奖赏并建立牌坊以示表彰。仍有一些深藏不露的品德和光辉因各种原因未能彰显于世,或许受到能力的限制,或许受到局势的影响,起初事迹广为流传,但经过数十载后逐渐被人遗忘。尽管那些秉持正义的人已经不在世间,但他们的纯正本性仍存在于天地之间。对于那些有责任表彰的人而言,岂能任由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
我在含山县任职三年,县里的学子张重、徐继瑶等人向我提出请求,希望我能表彰烈女鲍孀姑的事迹以使其名垂不朽。我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推辞。经过详细调查,鲍孀姑本姓鲍,是汪丁明的养女,来自六安。在她还年幼的时候,便借着灯光夜晚纺织,足不出户,虽身处贫家却举止大方得体。她已接受王章的聘礼,即将步入婚姻。有人为鲍女的美貌所动,用财富诱惑她的父亲,使其改变主意。鲍女深知无法父命,但她的忠诚和坚定使她决心不背离自己的选择。于是她选择佩戴着聘礼,从容赴死。真是位刚烈的女子啊!
在此之前,县里的学子们曾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多次为鲍女。最终,她的得以,并得到了特别的表彰。由于其他变故,这一表彰被搁置。尽管公道自在人心,但美好品质的彰显仍受限制。实在令人叹息!
这位女子虽出身贫寒家庭,却秉持天地间的纯正本性。她未曾受过良好的家教,也不曾追求名声。在未曾谋面的情况下,她坚定了一生追随的决心。她的行为符合礼仪和道义。若非秉持天地间的纯正本性,她怎能如此坚定不为外物所动摇呢?虽然这件事发生在数年前却直到现在才得到表彰学子们的正义之举始终不衰。这种深藏的美好品德和微弱的光辉是天地鬼神所不能容忍的更是人心风俗赖以维持的重要力量我乐意满足他们的请求并捐出薪水来建立纪念碑以记录这件事的始末同时附上铭文铭记这段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如下:真正拥有高尚品质的人会勉励自己坚持正义社会的堕落之风应当制止而那些品行高洁的女子在她们的信念下始终保持坚守以生命诠释了坚持不变的信念这份伟业值得被铭记和传颂她们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她们的事迹将永远流传于世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