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博主宣称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屡破纪录”,但经过实际测试发现其风阻系数为0.28cd,这与阿维塔之前声称的0.21cd存在较大差异。对此,阿维塔通过多次发文回应,称这些消息并不属实。在5月9日晚,阿维塔还通过直播展示了风阻测试,并公开了测试结果。
我们先不评论孰是孰非,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关于风阻系数的宣传在各大新车发布会上也屡见不鲜。那么,风阻系数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以前燃油车并不特别重视,而新能源汽车却如此高调地宣传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汽车风阻系数(Cd)是衡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它与车辆的正面迎风面积、车速、空气密度等因素共同决定车辆行驶时遇到的空气阻力。风阻系数反映了车辆外形对空气流动的干扰程度,数值越低,空气阻力就越小。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空气阻力的影响不容忽视。风阻系数每降低0.01,车辆的续航就可以提升约15-20公里。如果将风阻系数从0.30降至0.21,续航提升幅度可达27.7%,即约118公里。显然,这样的改变是非常显著的。而且,随着车速的增加,风阻对续航的影响也会变大。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新能源车的续航折扣最为严重。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努力优化风阻系数。
那么,为什么燃油车没有像新能源汽车那样重视风阻系数呢?
燃油车的能耗特性与纯电动车完全不同。由于中高速运转状态是燃油发动机的高效区间,所以在低速状态下,发动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油车在高速时的能耗反而比低速时更低,不需要担心高速续航缩短的问题。
在节能方面,燃油车更注重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以降低中低速状态下的油耗。相比之下,风阻的影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这并不代表燃油车就不重视风阻了。实际上,风阻对油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只是燃油车的补能速度比电动车快得多,加上加油站分布广泛,使得燃油车的补能效率远高于电动车,并没有像新能源车那样的“里程焦虑”问题。在研发资源的投入上,相对于风阻系数的优化,其他地方投入的资源更多。
不可否认的是,对风阻的不断优化确实让新能源车的性能有了很大进步。一些“优化”措施也开始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用车体验,比如隐藏式门把手等。在我们看来,在车辆设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重视细节的用户体验可能比追求极致的性能参数更为重要。
那么大家觉得追求极低的风阻系数有意义吗?是否影响到日常用车了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