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这一事物或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或事理的标志。可以通过观察标题、抓关键词句、看开头或结尾、文中的语言标志,以及概括归纳来识别。
三、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以时间性名词为标志,空间顺序以方位名词为标志,而逻辑顺序则包括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整体到部分等。在实际写作中,可能会结合两种或三种顺序,需要寻找主要的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包括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有总分、总分总、分总三种形式。
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包括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等。这些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作比较能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列数字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举例子能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包括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其中,准确性是核心。为了体现准确性,作者会使用一些副词如“比较”、“几乎”、“可能”等来表达程度;使用“当时”、“迄今”等词来表达时间;使用“一般”、“大部分”等词来表达范围。还有一些经典题型,如加点词语的作用、能否替换加点词语、能否删去加点词语等,都是考察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式。除了准确性,说明文语言还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例如使用修辞手法或生动的语言风格。
七、段落顺序
段落之间的顺序安排要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不能颠倒。例如,过渡句前后部分要承接上文和引起下文的内容,段落之间的安排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八、全文(全段)内容的安排
全文或某一段的内容安排要有逻辑性,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条理清晰。
九、指代性词语
指代性词语在文章中指代上文出现的对象或内容。答题时,要根据上下文筛选出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或根据段落内容进行概括。
十、特殊段落的作用
1.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兴趣,生动揭示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等。
2. 开头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兴趣,为下铺垫等。
3. 结尾的作用:呼应标题或开头,补充说明对象的特征等。在结构上,可能或呼应标题;在内容上,可能补充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表达某种愿望和情感;在表达效果上,可能引发读者对说明对象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