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瘤:一种需警惕的良变
随着夏天的到来,蚊虫活动频繁,部分小宝宝身上会出现“小红点”,这些红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这可能就是血管瘤。对于血管瘤,很多家长可能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良变,但并非所有血管瘤都长在体表,有些可能深入肌肉或器官内部,甚至向周围蔓延生长,影响相关功能。对于血管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近期,“一个女生用手电筒照手上血管发现血管瘤”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的血管瘤就能看到,这又是为什么呢?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血管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3%,其中婴幼儿和成年人都是发病高峰年龄。一些血管瘤部位表浅,好发于婴幼儿的头颈部,因此能看出来。早期婴儿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色斑点或斑块,逐渐增大形成红色或紫红色肿块,表面呈草莓状。
对于新闻中的女生通过手电照射检测血管瘤的方法,专家解释,这是利用透光度的差异来检测。血管瘤对手电筒“光照”的透光率与正常皮肤不同,因此在红色透光区内会呈现出明显的深色阴影。此方法对厚度大于3毫米的血管瘤检出率可达78%,但也有其局限性,对于体内特别是肝等内脏器官的血管瘤则需要超声或影像学方法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瘤的危害程度因类型、大小及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血管瘤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肝脏内的血管瘤可能肝内胆管,导致胆汁不畅,引发黄疸。颅内血管瘤更是凶险,一旦破裂可能导致脑,严重时危及生命。对于血管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刘戈提醒家长,婴幼儿血管瘤全身可发病,需要积极治疗的是中高风险病变,如头面部、颈部等位置。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疾病进展并注意保湿、避免抓挠造成破溃等刺激病灶生长的行为。对于发生在婴儿体内的深处血管瘤,家长需要有新生儿体检意识,借助超声进行检查。
南京明基医院血管外科的单绍银副医师表示,大多数血管瘤位于体表但部分位置较深且可能向周围蔓延生长严重影响及器官功能。他曾接诊过一位15岁的女孩其血管瘤从大腿蔓延到小腿关节内导致行走不便和疼痛等症状。此外专家提醒当身体出现血管瘤体积快速增大或出现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特别是出现重要功能损害时如咽喉部的血管瘤可能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对于血管瘤的日常护理专家建议避免摩擦、受压防止破溃或感染并观察其变化。穿着柔软宽松的衣物防晒避免阳光直射和过热刺激等也是必要的护理措施。总之对于血管瘤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