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废”,和过去我们所理解的截然不同!过去认为生活无着落、饥寒交迫才是真正的“废”,但现在许多人外表看似光鲜亮丽,朋友圈里岁月静好,实际上却早已在“报废边缘徘徊试探”。就像手机屏幕表面上擦得锃亮,打开后却发现电池已经鼓包,随时都有“”的危险。如果你身上出现了以下五个信号,真的需要敲响警钟!
1.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像一块枯萎的菜叶。
人生在世,总得有所追求,就像开车需要导航指引方向。有些人却像是误入死胡同,彻底失去了方向。他们工作中摸鱼划水,下班后在出租屋里刷手机至深夜。问及未来规划,永远只有一句“不知道”。明明年纪轻轻,却活得比广场上的老大爷还要没有活力。科学家指出,长期缺乏目标会导致大脑负责规划的区域的迟钝,最终真的变成“混吃等死”的机器。
2. 脑子越来越懒,阅读长文比考数学还困难。
过去没有手机的时候,人们还能静下心来阅读书籍。如今,刷短视频成了常态,一旦停下来就觉得无聊。结果导致一看到长文章就头晕,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脑子被短视频“惯坏了”。天天刷短视频会使思维越来越死板,聊天只会说一些无意义的词汇,连完整的话都说不利索。专家实验发现,刷半年短视频,记忆力直接下降15%!大脑就像肌肉,不锻炼就会萎缩。
3. 把自己活成“孤岛”,见人心慌意乱。
这与性格内向无关,纯粹是懒惰所致!同事聚餐总是推脱有事,父母电话秒挂,甚至外卖都要放在门口,生怕和人多说一句话。有的亲戚过年家里来客时躲房间不出来,让父母丢脸。人是群居动物,长期不社交就像手机断网,连基本的感情都感受不到。长期宅在出租屋的宅男,越来越孤僻,最后连怎么和人正常交流都忘了。
4. 身体频繁“报警”,作息混乱不堪。
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体比七十岁的老人还虚弱!爬三楼就喘得像刚跑完马拉松,搬桶水都要歇好几次。饮食不规律、昼夜颠倒已经成为生活常态。年轻时候觉得爽的事情,等到身体出问题的时候哭都来不及!医生警告说连续一个月凌晨三点睡觉即使补觉也无法弥补损害。
5. 自我,将懒散说得比奋斗还高尚。
将躺平包装成“对抗内卷”,将“平凡可贵”挂在嘴边……我有个大学同学天天在朋友圈发佛系语录但实际上却在家啃老。用大道理作为懒惰的遮羞布时间久了连自己都骗过去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人们常说“闲人是废人最快的途径”,但更糟糕的是那些觉得自己特别清醒的闲人。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一直向前蹬才能保持平衡即使蹬得慢也比原地生锈强!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