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关于农村自建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施工注意事项的文章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文章主要介绍了砖混结构中的马牙槎和框架结构中的拉结筋。有些网友表示在自己的家乡建房从未见过这样的施工方法,而另一些网友则认为这些都是基本的建房知识,广为人知。
尽管新型房屋已经多次科普这些基本的建房知识,但显然仍有很多农村朋友对此不了解。今天小编再次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农村自建砖混结构房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准备建房的朋友们请认真阅读!
砖混结构是一种在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采用砖或砌块砌筑,而构造柱以及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主要依靠墙体承重的结构形式。
虽然这种结构的施工相对简单,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但由于其抗震性能不如框架结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整体性。
一、圈梁
圈梁是沿房屋外墙、内纵墙和部分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它的作用是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关于圈梁的设置规范,有以下要点:
1.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一般为180mm或240mm,宽度与墙体厚度相同。
2. 在小砌块房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不应小于190mm,配筋不少于4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 如果钢筋混凝土圈梁被门窗或其他洞口截断无法封闭,应在洞口部位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其垂直距离的两倍,且不小于1米。
二、构造柱
构造柱是在砌体房屋的墙体规定部位,按照特定的施工顺序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柱。它的主要作用不是承担竖向荷载,而是与圈梁一起形成一个“框架”,将整个房屋“箍”起来,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剪力和抗震等横向荷载能力。
在农村自建砖混结构房屋中,圈梁和构造柱是必不可少的构造措施。关于构造柱的设置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以及墙长达到5米的中间部位都必须设置构造柱。
2.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主筋一般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
3. 应沿墙高每500mm设26拉结筋,每边墙内至少1m。
4. 墙体应砌成马牙搓形式,马牙槎的凹凸尺寸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
关于圈梁和构造柱的知识,你明白了吗?如果还有其他关于建房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关注新型房屋,让我们在自建房的过程中避免成为门外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