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灾难降临时,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是网络上的人,都在祈祷并分享图片或视频,这使得祈福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形象性。许多人跟随着一起祈祷,仿佛祈福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是吸引流量的手段。虽然祈福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不是人们所轻易能明白的。
自古以来,人们在遭遇天灾时就会祈求上天降下祥瑞,祈求人间和平、五谷丰登等。人们在受到自然时,会寻求逃避的同时进行祈祷。这种祈祷行为背后隐藏着人们的幻想和思想。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人与上天是相互感应的。遇到旱灾,人们会祈求龙王降雨,甚至将责任归咎于天帝。人们功利化的心态使他们更倾向于直接求助于龙王,而忽视了自身的言行和反省。
虽然古人相信祈祷可以带来好运,但关键在于“祈”的行动本身。向神灵祈求福分,就有可能得到神灵的眷顾。神灵并非轻易就能眷顾人类。人们需要表现出诚意,通过跪拜、上香、上供品等方式来感动神灵。神灵的真正存在与否,以及他们是否真的会回应人类的祈求,这都是未知的。
很多佛教的人,在遭遇灾难时会通过祈祷来寻求心灵的安慰,仿佛施展法力可以让灾区情况好转。这种祈祷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作用,只是祈祷者自己相信而已。很多佛混淆是非,不承认现实中的问题,一味逃避和放下执念。虽然这对于个人的精神放松是有效的,但对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益处,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在遇到灾难时,无论是正规的佛还是不了解佛教理论的人,都会进行祈祷。一些不信佛教的人也会跟着凑热闹,仿佛要验证自己的纯洁心灵。国人向来喜欢凑热闹,喜欢做无聊的看客,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
祈福活动虽然是一种言论自由的表现,能够带动一些人捐款捐物,甚至前往灾区救援,但仍然是一种活动。有关部门并不会禁止这样的活动,因为它没有引发的负面影响,似乎宣扬了正能量。祈福的多是盲从的,容易被思想控制。他们只是对神灵恭恭敬敬,认为和富人都是神灵,享受厚禄是因为前世修来的福分。这样一来,的人就成了顺民的表现。
很多人只是口头上祈福,却不会付出实际行动。他们大多不会捐款捐物,只是要祈福来糊弄神灵和别人。有的把祈福当成一种社交活动、一种时尚、一种吸引流量的行为。在功利面前,祈福成了一种生意,而不是心诚则灵。即使祈福者心诚,也不一定灵验。只有当他们真正付出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事,才会真正有效。福分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用行动去求索和证明。否则,只是单纯的祈祷会陷入和盲从的境地,无法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