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脚步悄然而至,每当街头巷尾的小发廊和超市门口响起那熟悉的旋律:“欢乐欢乐年,红红火火到永远”,“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都仿佛在宣告着一种默契的约定。对于漂泊在陌生城市的人来说,这种熟悉感总能勾起对家乡热闹过年的深深怀念。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别具一格。随着春节的临近,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那首耳熟能详的民谣:“新年到,好热闹。贴春联,放鞭炮……”如同魔法般唤醒孩子们雀跃的心,迫不及待地催促着家长购买鞭炮和零食。
小孩子的自制力总是有限,面对诱人的美食,难以抵挡其诱惑。心中暗自盘算着今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怀揣着期待和喜悦,孩子们会偷偷拿出攒了一年的私房钱,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享受这份简单的快乐。
回家后,大人们正忙着准备年货,炸制各种美食。孩子们总是忍不住想要偷偷品尝,但往往会被大人们及时制止。炸丸子的过程更是绝对不允许孩子们打扰,一点点的好奇心都可能会引来大人的不悦。随着村庄的变化,一切都在向快速便利看齐,但总觉得少了一些独特的风味。
大学时回家采购年货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熟悉的老人。他们穿着新衣、戴着新毡帽,在阳光下悠闲地晒着太阳。每当看到这些老人,心中总会涌起一种亲切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熟悉的身影越来越少了。看着他们长大的人逐渐离去,回家的路上少了乡里乡亲的关怀,行人的脚步也越发匆忙。
年味的消散似乎在商业化潮流下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乡土文化的衰落和童年的消逝也让人感慨不已。现在的孩子们过春节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像从前那样在田野里肆意玩耍,而是沉迷于手机和电子产品。美食依旧是串联起春节的密钥,各种传统习俗依然被坚守。
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成双的菜品和碗筷,共同品尝包着钱的饺子,暗暗比拼谁能吃到幸运的那一个。饭后全家人一起观看春晚、聊天、等待放鞭炮,这些习惯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远离,春节变成了一个符号化的存在,是团圆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期盼逐渐变成了焦虑。面对被催婚的压力,不禁让人感叹时间的无情。在亲戚的下,只能淡然面对,“婚否,婚否,我还是单身狗”。明年的春节,在这个不变的新年氛围下,我们都在期待那个答案能有所转变。在乡土文化的衰落与童年的消逝中,春节依然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和。(作者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