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红翔,来自云南陆良,是硬笔书协会的一名优秀会员。他曾荣获“英雄杯”第十四届钢笔书法大赛的特等奖,并且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得过多次的荣誉和展览机会。
在临摹《好大王碑》时,使用硬笔需要注意一些要点。要从单个字到整体都重点突出其“拙”的特性。在笔法上,要均匀用力,避免明显的提按,避免传统汉隶笔画的“蚕头雁尾”风格。要弱化线条的装饰性,保持其单纯性。在字形和结构方面,要突出其方正、外紧内松的特点,充分体现“妙趣”,并保持其外廓整齐而不放纵的特征。在临摹时,可以大胆营造字内空间,做到一笔一画,一字一形,长短不一,大小结合,方圆有度,收放自如。注意揖让和笔画的增减,以呈现质朴可爱、凝重古朴的风格。
在书法艺术的章法上,《好大王碑》可以采用多元布局,展示其憨拙大气的艺术风格,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行与列可以灵活变化,时而有行有列,时而有列无行,甚至无行无列,犹如“乱石铺街”。(徐红翔对于《好大王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关于《好大王碑》概况及其拓本情况,《好大王碑》是高句丽国第十九代王的墓碑,立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此碑的碑文以汉字隶书为主,同时保留了部分篆书和楷书的写法,是碑版隶书的经典代表之一。此碑的字体饱满浑厚、端庄大气,呈现出独特的古朴风格。作为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好大王碑》对于研究汉字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这座墓碑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六米多,四面刻字且字大如碗盘般大小。整块墓碑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和火山喷发带来的挑战才得以保存至今。墓碑所采用的是特殊的火山岩石质料及技艺非凡的加工手法制成的不规则方柱形状使整体大气凝重宏伟气势雄伟霸气外观霸气朴实自然的纹路整体给整个给人一股浓厚的古老韵味
该碑被发现在荒野中几经沧桑磨难及部分破损流散传播后经推测石碑曾经长满青苔难以拓印拓者尝试涂抹马粪然后用火烧得以祛除青苔但是由于焚烧使一部分墓碑碎裂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拓本存在的难度从而致使它的初拓本变得极其稀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借助石灰涂抹并补全残缺部分增加了清晰度但也带来了一些错误给学者们带来了诸多争议和纷争。《好太王碑》的原碑以及局部细节展示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吸引众多书法家驻足欣赏和研讨此石尽显书法之魅历经风雨洗礼而熠熠生辉留存于世对于爱好书法的人士而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习价值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值得人们去珍惜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