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物理降理念及方法
物理降温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快速降低温度的治疗性操作。它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因疾病导致的体温异常升高,可预防持续高热引发的失水、惊厥、脏器衰竭等并发症。这种降温方法简单、有效且安全,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一、体概念
1.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的温度。具有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的特点。
2. 皮肤温度,即体表温度,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通常低于体核温度。
3. 基础体温,指在较长时间(6~8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
4. 正常体温,是指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二、体测量方法
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测法、腋测法及肛测法。正常体温范围因测量部位而异,如腋下温度为 36-37℃,口腔温度为36.3-37.2℃,温度为 36.5-37.7℃。
三、的机制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却不能相应地增加甚至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
四、物理降正确方法
临床中常用的退热方法主要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这里重点介绍物理降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环境降温与身体散热降温:
宜勤通风和适当调低室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使身体部分热量散出去。
适当减少衣服和被子,配合身体正常散热。时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多喝水,吃得好睡得好,增强抗病能力。
2. 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身体或洗温水澡。正确的擦拭方法及顺序是以拍拭方式擦拭,擦至腋窝、肘窝、手心、沟、膝窝处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
酒精擦浴:使用25%~30%的酒精擦拭身体。擦浴顺序同温水擦浴。注意擦浴时头部置冰袋,足底置热水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反应。
冰袋降温:将冰袋用干毛巾包裹,置于前额、头顶部、腋窝、沟或单侧颈部。注意不要在颈部两侧同时放置冰袋。
五、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答
1. 物理降注意事项包括:观察局部皮肤反应、避免长时间擦浴、注意身体的总体反应等。
2. 不适合物理降人群包括:血液循环障碍者、有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灶者、损伤者、对冷刺激过敏者等。
3. 物理降温时为何和儿童有所不同:的皮肤较为适应外界刺激,而儿童的皮肤更为敏感且吸收能力强,因此在使用物理降温时应特别注意。
4. 关于时的其他误区:如使用冷毛巾湿敷、在手脚心贴退热贴等方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应避免使用。
5. 物理降温后应多长时间测体温:物理降温30分钟后一定要复测体温,判断物理降温效果。如效果不佳,需及时就医。
6. 体温超过多少度需要使用退烧物:如果体温超过38.5℃,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退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