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跳房子12个格子怎么玩

80后跳房子12个格子怎么玩

童年的记忆如同流水般渐行渐远,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已经触及不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却对它怀有深深的渴望,然而时光流转,我们已经迈入了中年。今天,我想带大家一同回忆那些小时候陪伴我们成长的游戏。

一、丢手绢,这个游戏从幼儿班一直陪伴我们到小学三年级左右。一首儿歌完美诠释了游戏规则,每当唱起“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都能勾起大家的欢笑与回忆。

二、玩鸡毛蒜皮,这个游戏极其考验脑力。鸡字不动,毛蒜皮各走一步,当皮到达的位置有对方棋子时,就可以将其吃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都是玩这个游戏度过的,到了中学,虽然有些幼稚,但依然是我们的美好回忆。

三、斗鸡(碰拐),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腿弯曲,两手捧住弯曲的脚,大家互相用膝盖冲撞。小学生特别喜欢玩,但到了初中以上,这个游戏就显得有些简单了。

四、推铁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控制其方向。可以直走、拐弯,锻炼控制力和平衡感。小时候一推就能玩一天,毫无倦意。

五、摔泥泡,用泥巴捏成碗型,底部捏薄后摔向地面,如果发出响声则需要用泥巴补洞,否则就会引来嘲笑。上学时因为怕弄脏书本而很少玩了。

六、荡秋千,幼儿园和小学校园里常见此游乐设施,有些家长还会在家里为孩子安装。中学后因为学习压力增大,玩的时间减少。

七、跳皮筋,女孩子更擅长此游戏,从脚脖跳到手过头,嘴里还念叨着流行的歌谣。高中后这个游戏就渐渐消失了。

八、打弹珠(弹溜溜),玩法多样,无论是纯色的还是带颜色的、花瓣的弹珠,都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无论哪种玩法都考验手眼身法的配合,赢得多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成就感。

九、打冰尜(抽陀螺),在东北很受欢迎。用抽打陀螺使其旋转,旋转时间越长说明玩得越好。

十、欻嘎拉哈,这是东北女孩子喜欢的游戏,玩法多样,也是考验眼手配合的一种游戏。

十一、扇啪叽(打画片),用纸折叠成的正方形玩具,通过四角对折并压在一起进行游戏,用力打翻对方的就赢来了对方的啪叽(画片)。到了5-6年级,这个游戏就不再那么受欢迎了。

十二、翻花绳,玩法多样,手指需完成撑、压、挑、翻、勾、放等动作。这个游戏在上学后玩的就比较少了。

十三、飞机格,在方格内扔口袋并捡回来,玩法独特。到了中学,这个游戏就渐渐消失了。

十四、老鹰捉小鸡,规则简单,前面的是母鸡护住后面的小鸡,老鹰只能抓小鸡。这个游戏在上小学后就不再流行了。

十五至二十的游戏则是:东南西北、捉迷藏(躲猫猫)、过家家、打口袋(丢沙包)、跳马(跳山羊)、跳驴以及最简单的小游戏挤暖(挤香油)等。这些游戏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人回味无穷。


80后跳房子12个格子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