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全球狂欢节“双11”,实体商业紧接着借“店庆”之机吸引客流。在11月16日至17日之间,北京两大代表性商场——北京SKP和翠微大厦相继举行店庆活动。两家商场通过积分翻倍和满额返现等策略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但不同品类的客流表现却存在差异。
奢侈品仍是北京SKP的核心竞争力。在店庆期间,众多奢侈品门店前顾客排队等候,其中Gucci门前排队人数众多。消费者表示,在北京SKP店庆购买奢侈品十分划算,享受满千返百及10倍积分的优惠。以一款约2万元的背包为例,购买时可通过满额返现活动节省2000元,再加上积分翻倍,总计可节省约3200元,这样的优惠力度在北京所有专柜中属于最低。
除了奢侈品,化妆品、珠宝和高端电器也是店庆活动的热门品类。一些负一层至四层的服装门店虽然也推出满千返百和十倍积分活动,相当于平日价格的折,但这样的优惠力度并未能吸引大量消费者。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翠微百货的店庆活动中。该商场A区以中老年服饰为主,B区则聚焦年轻时尚品牌。尽管B区有奢侈品牌参与活动,但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线上购买,导致A区客流相对较多。
实体商场的客流分布不均现象引起了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的关注。他指出,线上限价、线下新款较多的品牌在实体商场中受欢迎,尤其是化妆品和奢侈品在店庆期间折扣力度大,受到消费者认可。而服装类产品由于可在网上购买,因此在商场促销期间容易出现客流不均的现象。
店庆作为实体商场的短期效益来源不可否认,但狂欢之后,商场需回归常态。北京SKP等商场在店庆期间的销售额创下新高,但也面临着高端商场竞争加剧和客流分散的挑战。翠微百货则在寻求转型,计划丰富除商品销售外的功能业态,向时尚生活中心转型。
赖阳强调,店庆活动不应仅作为拉动业绩的手段,更应承载吸引消费者到店的功能。商场活动的目标应从短期刺激消费转向让消费者发现场内变化。他认为商场转型需从内在活动举办形式上进行,打造娱乐、好玩的体验氛围,精选和调整有特色的品牌资源。
在转型过程中,商场需注重体验消费并遵循四个关键词:艺术、时尚、品牌和沉浸。增加艺术氛围的烘托,注重氛围、品牌及活动的时尚度,引进更多餐饮文化及休闲娱乐品牌,强化沉浸式的售卖方式。每家门店应在迎合消费需求调整的同时因地制宜,因店施策。
“代表性商场店庆一览”显示,翠微百货的店庆时间为11月14日至18日,北京SKP的店庆时间为11月14日至24日,新世界百货的店庆则在11月8日至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