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正积极推广滑板底盘技术,以深化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关系,应对日益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竞争。这项新业务面临的挑战可能比预想的更为艰巨。
滑板底盘技术并非新鲜出炉,早在2002年,通用汽车便率先推出。与传统汽车底盘相比,滑板底盘的最大特点是上下车体的分离,将动力驱动功能集成在底盘上。其核心思想是将底盘标准化,以便搭配不同的上车体。
宁德时代的首席科学家吴凯将上车体比作车的“大脑”,是智慧空间,而底盘则是“小脑”,负责能量与运动。二者的分离意味着它们可以独立演进,各自根据技术特点和节奏进行创新。
采用滑板底盘技术的直接好处是,汽车公司无需投入数十开发全新底盘平台,降低了造车门槛。该技术还能加快新车推出速度,满足电动汽车市场快速迭代的需求。宁德时代声称,应用其滑板底盘技术可以在12至18个月内开发一款全新产品。
由于底盘集成了制动、转向、动力等核心功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操控性、舒适性和稳定性,被视为汽车公司塑造差异化的关键。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公司并不愿意将这部分技术外包。
据一位跨国汽车零部件高层透露,其公司8年前曾研究滑板底盘技术在欧洲的应用可能性,但验证后认为难以找到足够的客户覆盖研发投入。
滑板底盘的潜在客户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无整车平台开发经验的企业,如无人配送小车、改装车或环卫设备制造商,它们更关注上车体和软件算法的差异;第二类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其商业模式依赖于运营效率而非整车销售;第三类是寻求合作的乘用车公司,它们在细分市场寻求快速产品推出以降低成本风险。这类企业的市场份额有限。
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林运指出,当前无人化运输和载人市场尚未大规模发展,创新企业难以突破商业化瓶颈,无法带动滑板底盘的广泛需求。汽车公司传统竞争优势在于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滑板底盘可能会丧失对整车价值的控制。
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张抗抗补充说,在当前汽车行业整合、比拼销量和运营效率的关键期,整车企业很难为小众车型提供额外资金支持。滑板底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如工程效率问题、上下车体融合的难度以及底盘集成化的热管理和售后维修挑战等。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巨头,拥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面对汽车公司的话语权以及电池主营业务的协同优势,为其发展滑板底盘提供了支撑。其他将滑板底盘视为公司发展方向的供应商可能会面临困境。传统汽车制造商和一系列新兴企业也已涉足滑板底盘领域,将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底盘成为决定未来汽车产品差异化的关键。汽车公司正积极推动智能底盘的落地,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用户体验。智能底盘的发展趋势聚焦于线控技术、与辅助驾驶的协同以及高度集成设计等领域。
林运认为,汽车公司发展智能底盘可通过底盘动力和电池系统的布局设计实现座舱空间结构的再造,利用主动悬架技术提升用户驾乘体验,并通过底盘系统的一体化和冗余设计重新定义汽车安全。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底盘品牌,未来这一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