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一直通话中要警惕

对方一直通话中要警惕

我们普通人常常受到三种有毒思维的困扰,这些思维会让我们陷入情绪的泥沼,无法自拔。

第一种有毒思维是:将事件的后果无限放大,用“万一……怎么办?”的焦虑自己。比如,当模考排名下降时,我们可能会陷入恐慌,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当面试被拒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这辈子再也找不到好工作。这种思维让我们对事情的结果过于担忧,从而陷入焦虑的漩涡。

第二种有毒思维则是用绝对化的标准要求自己或他人。我们可能会对自己说:“我必须让所有人满意!”“我必须在XX岁前达成某种成就!”一旦未能达到这些标准,我们就会感到愤怒或挫败。这种思维让我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难以轻松前行。

第三种有毒思维是消极接受现状,否认改变的可能性。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对自己说:“反正努力也没用,放弃算了。”或者“反正没办法解决问题,再刷会手机吧。”这种思维让我们放弃了改变的机会,实际上是对责任的逃避。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些非理性的毒思维,并且想要寻找解,那么我最近发现的一本书《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尔伯特埃利斯,他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学家,也是理绪行为疗法之父。他在咨询和治疗领域创立了广泛应用的理绪行为疗法(REBT),为心理咨询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运用理绪行为疗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被有毒思维所困扰。

那么,我们普通人如何运用理绪行为疗法做情绪管理呢?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和我自己的理解,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

我们需要意识到情绪的产生并非仅仅由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所决定。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以为是‘A激活事件’导致了‘C后果’,但实际上,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取决于当时的‘B非理性信念’。

我们需要通过反问自己来识别并接受自己的情绪。比如,当遇到堵车时,我们可以反问自己:“这件事真的无法接受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来源,并学会用更理性的方式应对。

接下来,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将“必须”改为“我希望”,将“完蛋了”改为“虽然困难,但我能应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情绪的烈度,更积极地面对挑战。

我们需要通过行为来强化理性信念,打破情绪的恶性循环。比如,当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主动发起一次简短对话;当害怕失败时,可以设定一个“允许犯错”的小目标。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阅读完《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我们能控制的永远只有自己的反应。情绪管理不是压抑感受而是让理性为情绪导航。当我们不再被“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时我们会发现:他人只是我们人生的配角我们自己才是剧本的主演。

对于负债的人来说我特别想告诉他们不要过于自我攻击或沉溺于自我困境中。一条催收短信并不等于人生一次人生的挫折也不意味着你这辈子就毁了。真正的上岸不是还清债务的那天而是你停止用情绪自我折磨的那一刻。即使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也请保持理性的头脑和继续战斗的勇气因为这是你最宝贵的资产。


对方一直通话中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