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JA语法概述
一、类名、变量名以及方法名都被称为标识符。关于Java标识符,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所有标识符都应该以字母(A-Z或a-z)、美元符号($)或下划线(_)开始。
2. 首字符之后可以是字母(A-Z或a-z)、美元符号($)、下划线(_)或任何数字字符的组合。
3. 关键字不能用作标识符。
4. 标识符是大小写敏感的。
二、Java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共有八种,包括整数型(byte、short、int、long)、浮点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和布尔型(boolean)。引用数据类型也称为复合数据类型,包括数组、类(class)、接口(interface)和字符串(String)。请注意,String不是基本数据类型,而是引用数据类型,是Java提供的一个类。
三、数据类型转换原则:
1. boolean型数据不能与其他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2. 自动类型转换发生在容器小的类型转换为容器大的类型的情况下。
3. 数据类型按容器大小排序为:byte、short、char -> int -> long -> float -> double。
4. Byte、short、char之间不会相互转换,它们在计算时首先会转换成int类型。
5. 当将容器大的类型转换为容器小的类型时,需要强制转换,但可能导致精度降低或溢出,使用时需小心。
6. 在进行多种数据类型混合运算时,系统首先会将所有的数据转换成容器最大的那个类型,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Java变量的分类:
1. 按被声明的位置划分:局部变量:在方法或语句块内部定义的变量;成员变量:在方法外部、类的内部定义的变量。注意:类外面不能声明变量。
2. 按所属的数据类型划分: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和引用数据类型变量。
五、使用变量的步骤:
1. 声明变量,根据数据类型在内存申请空间。
2. 赋值,将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内存空间。
3. 使用变量,获取数据值。语法为:数据类型 变量名 = 数据值;或变量名 = 数据值;注意,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合并。
六、常量:final = 。例如:final double PI = 3.14。
七、单目运算符包括!~ ++ –,优先级别高。
1. 优先级别最低的是赋值运算符。
2. 可以通过()控制表达式的运算顺序,()的优先级最高。
3. 从右向左结合性的只有赋值运算符、三目运算符和单目运算符。
4. 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八、数组是Java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引用数据类型,它是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一组数据的集合。数组的基本要素包括标识符(数组的名称,用于区分不同的数组)、数组元素(存储在数组中的数据)、元素下标(对数组元素进行编号,从0开始)、元素类型(数组元素的数据类型)。数组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数组由若干个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所组成。
2. 数组中的元素在内存中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存放的,实际上数组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
3. 数组元素通过数组名与其所在数据的索引(即下标)来确定。
4. 数组具有一定的长度,表示该数组能够存储的数组元素的个数。
5. 在对数组进行初始化、赋值及使用的过程中都会进行边界判定的校验。
九、一维数组声明的语法格式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