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相关规定及条文解读
1、《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5.1.2条明确指出,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特定状态,工程桩验收检测时的上拔荷载也有明确要求。
【解读】:试验桩的加载是为了给设计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工程桩验收检测时,上拔荷载的大小是为了确保桩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稳定性。
2、《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标准》DGJ08-11-2018中的相关条款对工程桩的承载力验收检测时的最大试验荷载进行了详细规定。
【解读】:上海市的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桩和不同的设计值情况,都有明确的最大试验荷载要求,以确保工程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湖北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 242-2014的相关说明
对于抗浮设计水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数量和加载量等进行了规定。对于场地存在多栋建筑物的情况也有相应的规定。该规范还对抗拔桩承载力验收检验的数量和加载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院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的相关说明及疑问解答
其中明确指出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的检测内容。对于单桩竖向抗拔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提到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加载量和最大加载值的确定方式。对于管桩和灌注桩在上拔力作用下的抗裂性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在抗拔桩验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解答中针对武汉市地标技术规范中的疑难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答。
四、其他规定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抗拔桩验收时,除了上述规范外,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一些地区在进行抗浮桩承载力特征值估算时,需要考虑桩身周围液化土层的影响,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折减系数进行折减。但在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和工程桩验收检测时,不应折减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对于抗拔桩的验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了抗拔桩桩身配筋裂缝控制的重要性。在进行桩基检测时,必须综合考虑桩身强度和裂缝因素,不能简单地按照抗压桩的加载方式进行。对于抗拔承载力检测的最大上拔荷载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并采取外防护加强措施以确保桩的安全使用。在进行检测过程中需注意:最大上拔荷载不应该直接由检测单位确定并简单地定为Ra的两倍,而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并确定合适的加载量以确保安全使用。此外还需要注意钢筋的应力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裂缝的控制以防止出现裂缝过大等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对于管桩来说,其抗裂性和抗拉强度的要求更高因此在确定最大上拔荷载时需要更加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以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此外在进行抗拔桩验收时还需要对桩行抗裂性能的检测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护以确保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可能对桩的使用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桩顶范围内的防水措施等细节也需要加以关注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维护以保证工程的整体效果和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进行桩基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环境因素地质条件等以设计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桩基结构为建筑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