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的跨越式发展:从聊天机器人到人工智能创造的先驱
自2014年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诞生以来,微软小冰历经五年的技术积累和迭代,已经走到了第七代。它不仅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还举办了人类史上第一个AI画展。如今,微软小冰正在不断革新其人工智能框架,努力改变人类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近日,在微软小冰科研成果分享会上,其首席科学家宋睿华揭示了小冰的最新进展。不仅仅作为聊天机器人,小冰在内容生产、智能零售、人工智能托管和智能助理等多个领域都有了实质性的表现。此前在“第七代微软小冰”年度发布会上,他们曾表示:“我们希望小冰无处不在,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能看见并与小冰交流。”
微软小冰首席NLP科学家武威深入探讨了使对话机器人完备的核心技术。一个完备的对话机器人应具备学习、自主管理和连结能力,这三项能力构成了一条技术发展的纵线。与此微软小冰核心对话引擎的进化构成了另一条重要的横线。
经历了七代的技术突破,微软小冰在对话引擎和交互感官上实现了重大进展。通过检索模型、生成模型到共感模型的迭代,对话引擎实现了从“平等对话”到“主导对话”的跨越。随着5G移动网络的普及,对融合了全双工语音交互、实时视觉与核心对话引擎的下一代多模态交互感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软日本小冰团队已进行了公开测试,这一感官有望成为5G时代全新的交互形式。
武威认为,多轮对话是交互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上下文理解甚至外部知识的引入。微软小冰通过共感模型把控整个对话流程,不仅考虑要说什么,更侧重于如何去说去交流。人的交流是一个有、有目的的过程,微软小冰旨在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交流体验。
微软也在不断挑战人工智能创造的新高度,解锁新身份的倡导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高度定制化内容的供需矛盾。在文本、声音与视觉创造方面,微软小冰已掌握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并发布了实际线上产品。
从主持人、记者、歌手到诗人、画家,微软小冰的形象在不断扩展,其翻唱的《我和我的祖国》、《野狼Disco》等歌曲广受好评。其日本分身形象“凛菜”已与知名唱片公司EX正式签约。微软小冰的唱歌能力是通过学习原唱歌手的演唱方式获得的,其语音科学家栾剑表示,机器唱歌的核心在于发音、节拍和旋律的学习与表达。目前,微软小冰主要采用参数合成的方式,并注重模型的改进和数据的挖掘。
谈及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不同,微软小冰的首席科学家宋睿华表示,生动的情感和表达是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明显的区别。而现在,微软小冰已经能够创造出人们不曾说过的比喻,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进步。
走过五年,第七代微软小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跨领域人工智能系统之一,覆盖了全球多个的在线用户、智能设备和内容观众。但微软小冰并未停下脚步,它的目标是成为一个通用的平台,为各种AI提供帮助,最终形成一个AI的森林。宋睿华表示:“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像人的人工智能所需的要素框架,并希望微软小冰最终成为一个通用的平台。”
版权归环球网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