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港新闻速递,于十二月七日正值寒冬的季节。在贵港市港北区港城街道樟村的火龙果种植园中,忙碌的工人们正在采摘和分拣着火龙果,装箱准备出售。脱贫户覃月芳在接受采访时满脸喜悦地说:“自从村里开始种植火龙果,每天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樟村采取村委与贫困群众联合的模式,引入公司作为连接纽带,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通过这种方式,吸纳了三十名贫困人口就业,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五年前的六千元增长到了现在的五十万元。与此在大圩镇何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内,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十几名村民也在忙碌地采摘果实。该基地负责人杨桂山透露,基地面积达五百多亩,雇佣的村民月薪每人都在一千四百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火龙果产业的规模与效益,港北区十分重视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支持。在每个产业基地都安排了农技人员,为基地提准的技术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仅如此,还积极引导基地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不仅授人以鱼,更注重培养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强化“造血”功能。目前,该区已有七个火龙果基地种植面积超过十亩,总面积达到一千四百亩以上,有效地推动了农户的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