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愿有你戏腔

你的声音我愿有你戏腔

都市喧嚣中春意盎然,戏曲的氛围浓烈。陈英带着云步轻移,水袖微拂,以一句戏腔俏丽出场,瞬间抓住了台下戏迷的心。这些戏迷,大多是年过七旬的老人,随着曲调轻打节拍,戏词倒背如流。

十年前,三个热爱川剧的女子在四川成都共同创立了一个民间戏班,隐藏在市井之间。这个被称为“三花”川剧团的剧团位于成华区猛追湾街附近一个商场地下一层,全年无休,观众也大多是熟面孔。创始人之一的陈英说,每天下午2点开始演唱,老戏迷们有的甚至上午就来了,排队占座,想离舞台更近一些。

从小学习川剧的三姐妹,艺龄均超过了40年。2015年,怀着对川剧的热爱,她们决定组建一支民间川剧团。这一演,就是十年。从老戏迷的追随到年轻人的涌入,如今,“三花”川剧团的票价只需三四十块,却已历经风雨,迎来了百花满园。

一方戏台上,三姐妹的坚守与热情

下午1点,走进后台,戏服堆满,灯光昏暗。演员们正在忙着妆造,镜子里呈现出忙碌的景象。一出大幕戏,时长2小时,16个演员在化妆间隙顺台词。“在这个平均年龄55岁的川剧团里,每个人几乎都是多面手,身兼数职,生旦净末丑,几乎人人都能演。”而在尹霜的印象里,剧团最困难的时候,演员甚至比观众还多。

刚成团时,“三花”川剧团也曾红火,但因亏损一度濒临倒闭。那段日子,尽管有过散伙的想法,但热爱帮助他们撑了下来。陈英说,学了几十年,唱了几十年,“我们对川剧的爱实在无法割舍。”

每天下午2点到4点,剧团都会表演传统川剧,多为《白蛇传》等经典剧目。尽管有时遇到下雨天,演员们还是坚持演出,因为他们知道观众不会放弃。在这个剧团里,虽然缺乏华丽的戏服、宽敞的后台和绚丽的舞台,但有三姐妹对川剧的痴迷与坚守。

一群戏迷,老年人与艺术的独特连接

四川人热爱看戏,只要锣鼓一响,就无法抗拒。“三花”川剧团的戏迷钟有才爷爷正是这样一位忠实的观众。每天中午,他都会不顾一切地赶来看戏,即使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和换乘公交也在所不惜。戏里戏外,是演员与观众的双向奔赴。正如钟爷爷所说,他离不开“三花”川剧团,而剧团的演员们也需要这群老戏迷的支持和鼓励。

剧场中经常留下观众们的花生壳和瓜子皮清扫的痕迹。观众们如杨叔一样会义务帮忙打扫卫生并给剧团演员带来食物补给。在最艰难的时候,“三花”川剧团的演员们感受到了观众们的深情厚谊和支持让他们坚持下来。观众们甚至自发购买额外的门票以确保剧团不亏本并希望川剧能够继续演下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这方小戏台上被演绎得有情有味。“三花”川剧团虽然经历了多次搬家但老戏迷们的追随始终不离不弃。陈英感慨地说:“我们也关心他们好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每个人都深感温暖和感动。

一再创新突破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

夜幕降临时,“三花”川剧团舞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变脸、吐火、皮影滚灯等精彩表演展现了川剧的独门绝艺结合流行音乐元素剧团重新演绎了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等一系列更具观赏性的川剧表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体验传统文化之美。陈英的女儿叶景作为年轻人对川剧的未来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要想让川剧焕发活力还需要贴合年轻人的喜好。”于是她策划了一系列新节目和网络售票活动创新地将川剧与现代元素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体验。如今通过网络平台售票“三花”川剧团已经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为川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剧场亲身体验川剧的魅力成为这项非遗的传承者之一。“三花”川剧团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只要有人对这个行当感兴趣我们就愿意演、乐意教希望让川剧为更多人熟知也让这项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如今传统戏曲已经找到了属于新时代的观众为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花”川剧团的故事还在继续好戏在后头!


你的声音我愿有你戏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