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驱虫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忽视驱虫会有什么后果?
警告:不要认为“猫不出门就不需要驱虫”。驱虫不是养猫的“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即使你的猫常年待在家里,寄生虫也可能通过鞋底、衣物、蚊虫甚至是蟑螂等悄无声息地进入。去年,我家的猫突然暴瘦,带去医院才发现原来是感染了绦虫,而这魁祸首竟是厨房里的蟑螂。
常见的寄生虫危害包括:
体外寄生虫,如跳蚤可能引起过敏性皮炎,蜱虫可能传播莱姆病,耳螨则可能导致耳道溃烂。
体内寄生虫,如蛔虫会肠道吸收,绦虫会掠夺营养,心丝虫甚至可能致命。据统计,60%的家猫曾感染过蛔虫,弓形虫对孕妇的威胁更是不能忽视。寄生虫感染初期往往无症状,等到猫咪出现腹泻、掉毛、贫血等症状时,就已经晚了。
二、驱虫的频率应该如何确定?是每月一次还是三个月一次?
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一种误区认为“冬天寄生虫少,不需要驱虫”。实际上,驱虫频率要“因地制宜”:
对于幼猫,体外驱虫应每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每两周进行一次,持续到6个月大。
成年猫的话,如果经常出门或者吃生肉,体内外都应每月驱虫一次。如果是纯家养,体外驱虫在春夏秋三季应每月进行一次,冬季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特别注意,发现跳蚤后,需要连续三个月每月进行驱虫,并彻底清洁环境。即使冬季寄生虫活跃度降低,但虫卵仍可能存活。去年冬天,我家的猫因为暖气太足,跳蚤在地毯里悄悄繁殖,这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驱虫?贵的就一定好吗?
选择驱虫时,有些人可能会混淆或者错误使用犬用驱虫。以下是选的一些原则:
分内外:体外驱虫有滴剂和喷剂,如大宠爱、福来恩的滴剂可以滴在后颈皮肤,喷剂如蚤立清可以全身喷洒。体内驱虫则是口服,如海乐妙、拜耳需要空腹喂食。
看成分:体外驱虫中的非泼罗尼(福来恩)、塞拉菌素(大宠爱)能驱除跳蚤、蜱虫。体内驱虫的常用成分包括吡喹酮(驱绦虫)、米尔贝肟(驱蛔虫)等。
避坑指南:不要购买三无产品!曾经有人因为购买某宝的“爆款”而导致猫咪皮肤溃烂。柯利犬(如边牧)禁用伊维菌素类物。内外同驱的物如爱沃克虽然方便,但覆盖的虫谱有限,建议搭配使用。
四、内外驱虫有什么区别?只做一种可以吗?
有些人误以为外驱可以“顺带”解决体内寄生虫问题,这是大错特错。外驱和内驱的作用对象、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
作用对象:外驱主要针对跳蚤、蜱虫等体表寄生虫,内驱则针对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
用方式:外驱物是滴剂或喷剂,通过皮肤吸收;内驱物是口服或注射,经肠胃或血液起效。
生效时间:外驱物一般1-2小时内起效,持续1个月;内驱物一般6-24小时内起效,持续3个月。
关键提醒:外驱无法替代内驱!例如绦虫需要通过口服物才能彻底杀灭,而心丝虫必须依赖内驱物进行预防。如果猫咪只做了外驱,可能会感染绦虫,这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五、关于驱虫的常见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驱虫后看到虫子才认为有效。大多数驱虫会将虫体分解,看不到成虫并不代表没有效果。如果猫咪白色米粒状虫体(绦虫节片),说明感染严重,需要加强驱虫。
误区二:猫不能驱虫。部分物(如大宠爱)在孕期是可以使用的,但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母猫感染寄生虫,可能会通过传染给幼猫。
误区三:驱虫后就不管环境了。跳蚤卵可以存活半年!驱虫后需要使用吸尘器清理地毯、沙发,并使用宠物专用消毒水拖地。
误区四:症状消失就停。即使症状缓解,也需要按照疗程用。例如球虫感染需要连续服5天,中途停容易复发。
最后要说的是,驱虫是养猫最基本的保健,但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及时驱虫可能导致猫咪住院,轻则花费巨大,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对于新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