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手游平民做装备技巧

问道手游平民做装备技巧

李守仁站在太皇河的堤岸上,目睹了李修文带领一群小孩在祠堂前诵读《千字文》的场景。晚春的风带着柳絮飘过河面,他的褐色绸衣上落下了几瓣洁白的柳絮。

“守仁公!”李修文走过来,腰间挂着戒尺,青布长衫上沾着些许墨痕。“今天怎么有空来到祠堂?”他的声音依旧保持着教授《声律启蒙》时的清亮。

李守仁从衣袖中拿出一本蓝色账本,递给李修文说:“我来和你核对一下私塾的开销,如果有缺失的,我马上补给你!”见对方想推辞,他打断了对方的话,“别推辞了,上个月暴雨冲塌西厢房时我就说过,既然承诺资助学堂,就要有个规矩来处理这些钱财往来。”

李修文的妻子柳氏手托茶盘从祠堂的耳房走出,茶盏上绘有竹叶纹,里面漂浮着新采的野菊。她说道:“刚好把去年的账目和今年的都整理好了!”随后,她把茶盏放在祠堂前的石磨盘上,展示着账本中夹杂的干枯桃叶标记。

开始梳理这一年里的开支明细:

正月:

修缮费用:购买了杉木梁柱和瓦片,共花费五两二钱白银。

学费:每位学生缴纳五升糙米,合计白银三钱。

文房用品:购买了松烟墨和竹纸,花费了八钱白银。

柴炭:购买了松枝,花费六分白银。

(此时我手头的白银是四两九钱四分。)

二月:

束脩:新收五名学生,他们缴纳的米粮折合成银子为一钱五分。

文具:新购五方砚台,花费三钱白银。

维修:窗户涂上桐油,花费一钱白银。

(我手头还剩下四两六钱九分白银。)

李守仁的手指在“束脩”一项上稍作停留,询问:“这些孩子们缴纳的米粮,够你们夫妻二人日常开销吗?”

柳氏和李修文回应说:“我们能吃多少?况且大舅哥还不时送些生活必需品来。每天课间柳妹还会熬黄米粥给孩子们喝。”李修文指着账本最后一页的记录,“这里记录了三月十七买了两口陶瓮,就是用来盛粥的。”

柳氏快速拨动着算盘珠,说:“从开春到现在,总共花费了二十三两七钱白银,比去年同一时期节省了四两多呢。”说完,她从耳房取出一个藤箱,继续说:“这里面的旧账簿、碎布头等都是我们用来制作学童们的学习用品的。”

当祠堂外的蝉鸣声渐起时,李守仁注意到新贴在祠堂后墙的桑皮纸。年幼的孩子们正踮着脚往窗棂上粘贴彩纸。阳光之下,用金粉书写的“天地玄黄”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为了七月的开笔礼,这些金粉是由柳妹用槐花汁和赭石调配而成的。

翻开账册到七月那一页,上面详细记录了开笔仪式的准备和费用支出。学费部分因为秋季粮食尚未收获而暂时推迟收取。此时李守仁手中的白银数量为三十二两四钱。随着秋风的吹拂和稻谷的香气冲进祠堂,账本的记录也接近了尾声。李修文正指导学童练习书法,柳氏则在晾晒已经翻晒过的账本。前些日子的秋雨让账本湿润,现在那些晕染的墨痕就像太皇河蜿蜒的支流一样散开。李守仁看着这一切感慨万分。 柳氏指着最新的一页说:“九月的时候我们修缮屋顶花了三两银子,这是请镇上的王瓦匠和学生家长们一起帮忙完成的,节省了七两银子呢。”她又提到孩子们放学后帮忙编制茅草帘子,编出来的草帘比买的还要厚实。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里,李守仁看到学堂里学生们正在书写春联。柳氏完成了账本的最后结算说:“一整年我们总共花费了六十两白银而您给的八十两还剩下二十两呢!” 李修文从书箱里拿出一个布包说:“这是用剩下的钱买的《四书章句》镇铺的掌柜得知是给学童用的只收了七成的价钱!”他看到学生们补充内容的纸条贴在泛黄的书页上密密麻麻的非常感动 。最新的墨迹出现在账册的最后一页 腊月 节日庆典:准备祭品和红烛花费了一笔银子 薪资:支付王瓦匠全年房屋修缮尾款 最后剩余十二两银子 。当李守仁合上账本时夕阳正洒在孩子们写的“诗书继世”的上显得格外的温暖 。这私塾一年的花费相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而言真的微不足道 。


问道手游平民做装备技巧